近日,在瑞士洛桑、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眼科医院协会(WAEH)2025年第十九届年会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学组组长、黑龙江省区总院长彭绍民教授受邀代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事业部登台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释爱尔眼科在糖尿病眼病领域的创新实践与防治体系,其构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全球慢性眼病管理提供了“中国范本”,引发国际同行广泛热议与高度认同。
(彭绍民教授在WAEH年会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方案亮相国际舞台,多维实践破解防治难题
“糖尿病眼病已成为全球致盲的主要诱因之一,其隐蔽性强、管理周期长的特点对诊疗体系提出极高要求。” 彭绍民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他详细介绍了爱尔眼科独创的“4道防线+4重保障”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体系——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构建全周期防控网,依托300余名眼底病专家团队、国际同步设备、AI技术赋能及全流程服务形成立体保障。
针对临床治疗中的依从性难题,彭绍民教授重点分享了爱尔眼科眼内注药中心的建设经验与显著成果。目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已在全国成立近200家眼内注药中心,实现“一次就诊完成流程、一站式诊疗方案、一生眼健康守护”的服务标准。从门诊预约、一站式检查,到手术预约、术前准备与注药、术后管理,各环节均进行细节优化,以高效预约管理机制、便捷诊疗功能区域布局、快速诊疗流程,缩小患者院内诊疗半径。
具体来说,爱尔眼科眼内注药中心打破了传统眼内注药医疗模式局限,将就诊时间大幅缩短,患者在院诊疗时间最快已缩短至4小时内,复查时间最快降低至2小时以内,极大减少患者时间成本。不仅如此,术后还通过随访系统、AI外呼服务系统等平台,结合患者关爱活动、随诊提醒预约等措施,强化随诊依从性管理。
该模式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关于“完善慢性眼底病管理”的要求高度契合,为全球慢病管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与模式。
深度对话国际顶尖机构,推动中国智慧融入全球研究
参会期间,彭绍民教授专程走访瑞士Jules-Gonin医院、法国 Quinze-Vingts国家眼科医院等国际顶尖眼科机构,围绕AI在眼科诊疗中的应用、眼遗传病基因治疗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在AI眼底筛查领域,爱尔眼科的实践引发强烈共鸣,比如集团自主研发的AI眼底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已纳入 智慧医院体系,可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10余种眼病,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部署筛查设备,有效提升偏远地区眼病早筛可及性。
作为爱尔眼科代表,彭绍民教授还持续推动集团参与WAEH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中心研究。作为WAEH董事会中唯一的中国成员单位,爱尔眼科长期通过这类国际合作将中国临床数据与诊疗经验融入全球研究体系。“这不仅是数据的共享,更是中国眼科从‘跟跑’到‘并跑’的实力证明。”彭绍民教授表示,此次交流中,国际同行对爱尔眼科在AI技术落地、慢病管理模式上的实践高度认可,双方一致希望以WAEH平台为纽带,深化学术交流与经验互鉴,为后续更多联合研究奠定基础。
构建全链条防治体系,助推中国经验走向全球
这份国际认可的背后,既离不开彭绍民教授30余年深耕眼底病领域的坚守,也依托于爱尔眼科在该领域数十年的深耕与体系化建设。早年间,彭绍民教授率先在黑龙江省开展玻切手术,累计完成数万例复杂眼底手术,还斩获该省首个眼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首次在国际眼科杂志IOVS上发表研究成果,为区域诊疗与科研工作筑牢基础;2007年,他以访学教授身份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后担任该校客座教授,2014年回国后继续投身眼健康事业,将国际前沿理念与技术带回国内,并带领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的科研团队获得爱尔体系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作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学组组长,彭绍民教授以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为核心,牵头培育了一大批具备扎实理论功底与临床能力的眼底病医生。同时,他从科研规划、标准制定等多维度推动学科标准化发展,助力基层眼健康诊疗能力提升,为爱尔眼科全链条防治体系的搭建提供关键支撑。
(参会人员合影)
“眼健康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彭绍民教授在演讲结尾重申爱尔使命,“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注药中心全面覆盖,深化AI精准医疗、远程诊疗等技术应用,以‘强基层、树高度、促融合’三大战略为引领,与全球眼科同仁携手,让‘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愿景照进现实。”此次WAEH年会的发声,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慢性眼病管理领域的创新实力,更标志着爱尔眼科的“中国经验”正加速转化为全球眼健康事业的发展动力。
(通讯员 李林、孙洪宇)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