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央视网直击英氏超级工厂:以专业视角破解家长辅食喂养核心疑虑
“宝宝第一口辅食该吃什么?”“辅食怎么选才安全?”面对千万家长的喂养困惑,10月21日,作为央视网聚焦中国硬核制造的标杆栏目,《超级工厂》主持人常婷走进英氏婴幼儿米粉超级工厂,开启了一场深度探访,从辅食科普到生产实景,层层拆解宝宝辅食背后的科学与匠心。
科学拆解辅食喂养关键问题,构建专业认知体系
作为宝宝从乳类喂养迈向成人饮食的关键一步,辅食不仅是营养补充,更是成长能力的“启蒙课”。但何时添加、如何选择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新手父母。在英氏辅食博物馆,常婷与英氏首席科学家任国谱教授一同解锁“辅食密码”:宝宝添加辅食的黄金时机以6月龄为参考,但同时也要观察两大信号——能扶坐挺胸、“挺舌反射”消失,这是宝宝具备吞咽固体食物的关键标志。
“第一口辅食选糖水、米汤?这些传统观念其实不科学。”任国谱教授强调,母乳中铁含量不足,不足以满足6月龄后宝宝对铁的需求,因此“富含铁”是核心前提,强化铁的婴幼儿米粉才是首选。不仅如此,为贴合宝宝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与营养诉求,英氏还开创性提出 “科学 5 阶喂养体系”,将6-36月龄宝宝划分为5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成长发育特征及身体需求,来开发、研制婴幼儿标准食品。家长只需“看数字选辅食”,就能轻松匹配宝宝需求,破解喂养难题。
实地探访全自动化生产车间,验证品质管控实力
带着“米粉如何兼顾安全与营养”的疑问,常婷身着洁净服走进英氏浏阳生产车间。这里核心区域按10万级GMP洁净标准打造,每立方米空气中0.5微米以上尘埃粒子数低于352万个,还配备24小时光氢离子杀菌系统,洁净度远超普通食品生产要求。
在生产技术部部长陆来春的带领下,常婷见证了“一粒米到一罐米粉”的5小时全自动化蜕变——车间依托大米制粉、前处理调浆、熟化干燥、储存混合、包装五大全自动系统,实现全程无人化高效生产。原料端,英氏大米从带壳稻谷到米片不超过40天,用雾化洗米技术替代传统淘洗,更大程度保留维生素营养;研磨环节以“低温超微研磨”实现微米级细腻度;熟制时用“淀粉酶解工艺”将大分子预分解为小分子,减轻宝宝肠胃消化负担;包装前,空罐还经等离子吹扫、UV杀菌、360°视觉检测三重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整条生产线贯穿17道异物检测,从原料到包装全程无死角。“质量管理部有‘一票否决权’,发现问题必须停产整改。”陆来春强调。现场,常婷还扫码查看英氏1罐米粉的溯源信息,原料产地、生产参数、42项检测报告(涵盖营养元素、重金属等)一目了然,全链条透明让家长更安心。
此次探访,常婷不仅为家长带回了科学的辅食知识,更展现了国产辅食品牌的硬实力。英氏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管控、“从科研到生产”的严谨标准,回应着千万家庭的期待。据悉,英氏婴幼儿米粉超级工厂后续将举办线下开放日,让更多家长零距离感受品质辅食的诞生过程,为中国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