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元城作业区全体干部员工紧紧围绕年度生产目标,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迎秋光、战霜露,掀起了一场以“提质、增效、稳产、创新”为核心的秋季生产热潮。
该区始终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行动的先导。通过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进一步强化全员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引导大家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学习讨论,结合岗位实际查找短板、明确方向,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生产的实际动力。党员干部更是以身作则,靠前指挥,把办公室搬到现场、把会议开在一线,实现指挥调度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
技术上产,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该区以“精细分析、精准施策、精益运行”为原则,全面加强生产动态管理。技术员深入井站一线,开展“一对一”诊断,针对低效井、异常井制定“一井一策”治理方案,强化生产参数优化和工艺调整。在老井稳产方面,突出预防性维护和趋势管理,提前介入、主动调控,有效延缓递减;在新井投运和措施增产方面,则强调运行节奏与质量把控,确保每一口新井、每一项措施都能及时贡献产量。此外,持续推进注水系统精细化管理,强化水质调控和注采平衡,切实把“油水并重、注水先行”的开发理念落到实处。
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生产管理模式。该区充分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起“实时感知、智能预警、远程控制、高效决策”的生产运行新机制。视频监控中心24小时值守,实现对关键站点、重要设备、管线运行状态的全程跟踪。通过产量运行系统,每日产量变化一目了然,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形成了“监测—反馈—处理—复核”的闭环管理。该区不仅用数据“说话”,更用数据“管理”,推动生产调度由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大幅提升生产反应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现场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该区以“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为重点,全面推行标准化现场建设。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强化设备维护保养,尤其针对秋季温差大、多风雨的气候特点,加强对管线、电路、设备防冻防凝措施的检查与落实。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在承包商和交叉作业管理方面,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考核”,确保各方责任清晰、执行到位,构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作风,是战斗力,也是凝聚力。该区以“严实细精”为要求,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向一线延伸、向岗位渗透。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鼓励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作表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热情。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深入挖掘和宣传在生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让正能量在一线充盈、让实干精神在岗位闪光。
作者:王海婷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