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裂缝,往往是命运给予勇者的入场券。罗山东的人生恰似一株从岩缝中探出的劲草,在逼仄的生存空间里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用倔强的生长姿态改写了生命的剧本。
他出生在云贵高原深处的石漠化地区,贫瘠的土地像块坚硬的石板压在世代乡亲头顶。童年时的罗山东每天天不亮就跟着父亲去开山采石,粗糙的碎石硌进光着的脚板,汗水混着尘土在后背结成盐霜。母亲常年患病咳嗽的身影、妹妹因家贫辍学时的眼泪,都深深烙进他幼小的心灵。但这个瘦削的孩子总爱仰头看天——当阳光穿透层层叠嶂的山峰洒下光柱时,他相信总有一束光会照进自家的土坯房。
十六岁那年的雨季成为转折点。连续半月的暴雨冲垮了村里唯一的过河桥,也冲毁了罗家赖以生存的几亩薄田。看着父亲跪在泥泞中修补堤坝的背影突然佝偻下去,少年攥紧拳头冲进雨幕。他在县城建筑工地扛水泥袋时发现,那些戴着安全帽的技术员能拿到三倍工钱。这个认知像道闪电劈开混沌:知识才是凿穿命运壁垒的镐头。从此,他白天搬砖晚上借路灯读书,课本边缘被水泥渍染出毛边,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结构力学公式。
高考落榜那夜,罗山东独自坐在废弃矿洞口整宿未眠。黎明时分,他听见岩缝里传来清脆的滴水声——即使被巨石压迫千年,地下水依然执着地寻找出路。受此触动,他报名了县里的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学习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三年后,当他带着高级技工证书回乡时,手里多了几样宝贝:改良版的微型挖掘机设计图、适合山地作业的小型农耕机械模型,还有写满创业计划的书稿。
村民们最初当这是个笑话。可当看到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真的带领团队造出能在陡坡作业的微型农机时,质疑变成了惊叹。他的发明不仅解决了本村耕地难题,还被推广到整个山区。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在每台机器铭牌上都刻着同一句话:“生命总会找到出口,关键是要有破土而出的勇气。”
如今站在合作社的观景台上望去,曾经寸草不生的石漠已变成梯田环绕的花果山。罗山东依然保持着巡山的习惯,每当发现岩石缝隙中钻出的新芽,他就会蹲下来仔细观察很久。这些从绝境中萌发的绿色生命,多像极了他自己的成长轨迹——越是狭小的空间,越要活出向上的姿态;越是坚硬的阻挡,越能激发突破的力量。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