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增荣先生在地上铁2025届创连大会上表示,2025年1—8月,新能源物流车累计销量37.79万辆,同比增长37.55%,渗透率达到29.19%。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城市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所副所长甘家华先生也介绍到全国新能源物流车增量在“十四五”期间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12.42万辆增长到2024年的36.42万辆,实现3倍增长,部分城市全面新能源化。新能源物流行业已悄然从政策驱动的启蒙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深水区”。行业内的共识愈发清晰:单纯依赖能源替代与补贴红利的增长模式已触顶,达成30%渗透率的“心理阈值”近在眼前。地上铁2025届创连大会以“三力共擎·拐点革新”为主题,提出以“数场融合”打破瓶颈,重塑行业效率逻辑,推动新能源物流从“替代选项”升级为“主流方案”。
从“有无”到“优劣”:新能源物流产业化落地愈发关键
拐点并不意味着政策退场,而是其作用逻辑发生转变。政策红利从“补购置”的“输血式”扶持,转向“补研发、建生态、定规则”的“造血式”赋能。从开始的高额购置补贴吸引企业生产、加入这个行业,现在的路权优待、停车优待,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待。还通过公共领域电动化、工业环保分级等创造需求,将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升级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以示范试点形式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信心。除了商用车本身直接相关的政策法规之外,同时燃油车政策趋严,改变二者成本对比。
政策倒逼技术升级的同时,市场行为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选择”。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负责人谢国平,在发言中提及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第一梯队区域渗透率上升的速度相比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还要更快,所在的地方有更好的购买力,有更先进的投资者和更先进的商业模式,整个低碳减排的动力和意识也更强。非常有潜力的第二梯队,第二梯队都是我国在中部的省份、人口大省,这两年速度发展是直线上升的,有理由相信经过第一梯队的示范运行之后,第二梯队一定是未来五年最快速增长的区域。第三梯队也能够看到,已经有几个省份开始拔得头筹,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成熟市场”优中选优、“增量空间”持续释放,客户也不再只为“电动”买单,而是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运营效率、资产灵活性和场景适配性“算总账”。
竞争升维:从“工具热”到“运营战”
这一转变推动竞争焦点从“有没有车”升级为“能不能用好车”。行业洗牌加速,企业需在规模、技术、资本、全球化四大赛道中构建护城河。其中,技术能力与运营规模成为当前阶段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技术支撑的规模不可持续,而没有规模支撑的技术难以落地,资本与全球化则是中长期战略补充,亦需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之上。
因此要真正实现数智化驱动的效率革命,关键在于利用规模与技术的优势破解数据与场景的协同难题:通过数据的精准运用与场景的深度适配,让二者形成合力,最终助力新能源物流车在一线运营中提质增效、跑得更稳更快。而地上铁2025届创连大会的嘉宾分享与实践案例,恰好为这一动作提供了行业注脚。
数据精准反哺,驱动物流智脑化
“数据协同有上下半场——上半场‘没有积累,就没有量化’,下半场‘没有协同,就没有质变’。”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康平陆在演讲中提出的这一观点,直指数智化落地的核心。
依托覆盖200余城、18万台运营车辆的规模优势,地上铁“车+服务”将价值覆盖至车辆全生命周期。在用车端,其以车辆总使用成本(TCU)为视角,通过“离散数据建模”实现可量化的客户分类,并整合运行、需求、服务等多维数据,动态配置差异化方案。同时依托智能车管平台串联模块化服务,全面覆盖车后市场,以一线数据反向驱动业务升级。
众安保险车险事业部总经理焦英俊在新能源车风控分享中指出基于大数据分析,全面涵盖车辆性能、司机行为、运营环境等多维度数据,建立精准风险评估模型,是突破长期困扰行业的维保难题的重要手段。并且,行业已不再满足于被动追溯,而是借助海量数据转向安全管理的事前预警发力。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服务业务线高级总监冷文宝分享了基于AIOT的数智化安全管理体系,覆盖事前中后全过程的安全风控运营服务体系。此外,参会金融机构代表华夏金租推出的金融产品,也需要基于运营数据,实现“资产、现金流、风险”的全链路映射、全流程管理,以此提升了车辆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数智化正从“空泛概念”落地为“精准服务”,其关键在于推动数据从“可视”走向“可用”,直面“数据多但用不好”的行业痛点,反向驱动技术、组织与业务全链条升级。
技术落地,赋能场景灵活适配
数据资产为场景适配打下基础,而数智化的精准能力,最终需要落到具体场景中才能释放真正价值。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处长、商用车市场研究负责人谢国平在大会中提及价值创造是未来立身之本,如何让物流行业用上提质、增效、降本的车辆是关键。可见场景落地、灵活适配是增量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
正如前文所述,借助“离散数据模型”精准识别客户需求仅是第一步。而更关键的是面对差异化运输需求,资产如何高效配置。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咨询及解决方案总监赵倩男指出,使用效率和成本优化成为贯穿电动轻型货车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线,她强调“灵活性”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意义。而罗戈网CEOTRACY也在报告中指出未来的行业竞争,不应局限于车辆参数的比拼,更应是通过“标准化车辆+增值服务”的场景化适配,全面提升运营效率。
由此可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单一产品参数已难以构建持续优势。唯有深入场景、精准响应的解决方案,才能赢得客户长期信赖。本次大会聚焦多个高价值场景的实战经验:新石器创始人&CEO余恩源分享无人配送如何缓解人力压力赋能城配物流;蜀海供应链自营车事业部运营总监吴瑞锦解析冷链车高标准运营管理与全程可溯源性对食品安全的价值;时代新安坤势产品线总监刘李盼从产品架构出发,为不同场景提供“整车级定制答案”。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维保服务中心副总经理王浩分享了小超修车如何保障用车时效。
不仅如此,行业演进的底层驱动力是电池技术的变革,而任何新补能方式的应用与推广,都必然要考虑实际的使用场景。正如宁德时代物流车换电生态总监罗峰所言“不同用户和货运需求,决定了它的里程具有很强的分布性,少的一个月1000公里,多的话一个月2万公里、3万公里的里程都有,这取决于货源也取决于车的用途和场景。”
技术创新必须在一线场景中完成其价值闭环,其落地生根,本质上也依赖于场景的深度适配。不过,单个企业的场景突破固然重要,但要实现全行业数场融合的规模化效应,打破“数据孤岛”、推动产业协同,才是让效率红利惠及整个产业链的核心。
网络标准化共建,打破“数据孤岛”
今年4月,国家数据局明确提出将推动“数场”“可信数据空间”等技术路线收敛融合,为跨行业数据协同指明方向。构建跨企业、跨平台的可信数据流通机制,已成为产业链整体效率提升的必由之路。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数据孤岛仍是制约行业从“单点智能”迈向“系统智能”的关键瓶颈。上汽跃进服务部总监陈建标指出,售后业务协同重塑商用车价值链,破局后市场乱象;地上铁绿色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渠道中心总经理常向军强调,资产赋能、网络共建,助力效率提升;中国汽研后市场事业部/车百中汽公司董事长许书军,系统阐释了可信数据空间构建的必要性,并呼吁全行业接入新能源汽车运行数据,开展场景应用,共建行业生态。
“若数据无法互通、标准无法统一,数场融合终将停留在‘单点优化’层面。”这一观点,在本次大会上成为多位行业嘉宾的共识。这一判断,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共同痛点,也指明了未来三到五年行业数字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可以预见,新能源物流行业已来到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关口。数场融合不是“技术噱头”,而是破解效率瓶颈的“必答题”。倘若地上铁2025届创连大会中提及的“物流智脑化、网络标准化、配置赋能化”的理念得以落地,更多企业选择加入数据共享、场景定制、生态协同的行列,行业将真正穿越“深水区”,实现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未来,数场融合不仅是行业拐点的“催化剂”,更将成为新能源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责任编辑:kj015
导语:本文通过Q&A解答布局时机、投资期限、推荐产品、挑选要点、波动风险、费用、创板ETF对比、流动性及费率等,推荐人工智能AIETF(515070)为AI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