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以来,“健康管理”成为保险行业发展重要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保险业新“国十条”也要求把健康险和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爱心人寿创始人、董事长张延苓表示,健康险推出之初重在“保险保障”,但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在健康险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张延苓女士指出,健康管理从健康保险诞生起就与之息息相关,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为每一个有着“健康焦虑”的普通人提供专业化、便利化、特殊化的健康服务,健康保险需要从基础保单、理赔服务到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构建转型。比如,针对不同人群提升医疗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做好慢病管理、专病管理,真正把发病率控制在上医院之前。同时,将健康管理和保障程度相结合,健康管理做得越好的客户,可以获得更好的保障,并降低免赔额。
通过创设差异化产品,构建“保险+医疗”体系,爱心人寿实现对健康体、特殊人群和慢病体的健康保险保障广覆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张延苓女士以爱心人寿的肺结节类健康管理产品为例为记者介绍了爱心人寿独特的健康管理体系。她指出,目前中国已有约1.5亿肺结节患者,肺癌死亡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但市面上针对肺结节的保险产品却并不多见。肺结节患者在投保健康险产品时,多数是会收到除外或者拒保的核保结论。而爱心人寿从2024年起就尝试推出针对肺结节患者的“肺结节管理模式”,这款年保费在数百元的产品同样重视健康管理,通过CT检查等,包括及时对高危人群肺结节的建档检测,将罹患肺癌的风险控制在前期。
张延苓女士告诉记者,保险的保障标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传统健康险所忽视的老年人和带病体,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爱心人寿产品设计不再仅仅基于保险的风险体系,而是将医疗健康风险因子纳入考量。2024年,爱心人寿为这些新产品定下了亿元级的KPI目标,而截止到目前,健康管理类产品的市场表现良好,部分分公司甚至提前完成销售任务,可以说,爱心人寿转型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健康管理从传统的“生病赔钱”转变为“健康管理省钱”,是实现“保险控费、医院增效、患者受益”的三方共赢的理想方式。在张延苓女士的带领下,爱心人寿完成从“保疾病”到“保健康”的转变,构建覆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闭环,无疑成为保险行业转型的模版。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