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逐渐突出、视力持续下降、频繁流泪——四年间,彭先生(化名)的左眼经历了漫长且持续恶化的过程。更复杂的是,他患有双眼白塞氏病(behcet病),这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疾病,需要常年使用抗免疫药物和激素治疗。多年以来,为治疗眼睛,家里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患者父亲含泪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视力丧失了,我们这个家就垮了”。
在求医过程中,彭先生被诊断出眼眶内长有一个巨大肿瘤,因手术风险较大,转诊到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肿物被确诊为一个直径3.5厘米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肿瘤全长贴附视神经,前端顶住眼球后壁致眼球变形,后端直达眼眶深处。经过精密准备,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完整摘除了肿瘤,且视力完全保留。
01病情罕见,左眼同时遭遇两种疾病威胁
眼眶肿瘤本身较为常见,而白塞氏病合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例在国内尚无报道。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一个患者身上,实属罕见。“眼眶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爱尔眼科四川眼科医院孙丰源教授介绍,“但无论良恶性,都可能对视力造成严重威胁。”
眼球突出是眼眶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彭先生的肿瘤大小已达3.5×2.5厘米,与眼球相当。由于眼眶空间狭小,结构复杂,肿瘤生长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若为恶性肿瘤,还可能危及生命。
02高难度手术,在“针尖上起舞”的艺术
眼眶病手术一直被医学界视为眼科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因为眼眶内神经血管密布,后端通过视神经孔及眶上裂与颅脑相通,手术中的毫厘之差可能导致视力永久丧失。孙丰源教授介绍,眼眶容积狭小,眼球后分布着众多血管和神经,手术过程如同拆除“定时炸弹”。
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孙丰源教授组织了MDT多学科会诊,精心研究手术方案。团队最终确定了“经结膜眶内病损切除术”,选择对患者损伤最小、最易切除肿瘤的方案。
手术的关键难点在于肿瘤与视神经紧密粘连。孙丰源教授描述,团队先从无损伤、无危险位置开始剥离,再小心地从视神经表面逐步分离。整个过程犹如在毫米级的空间内“针尖起舞”,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
从左至右:王丽娜主任、孙丰源教授、吴桐院长
03成功拆弹,视力保留且面容未受影响
手术当天,团队以精湛的技术成功完整摘除肿瘤。令人惊叹的是,手术切口小到肉眼几乎不可见,术中无明显出血,视神经完好无损。
术后第一天,彭先生的眼睑已能正常睁开,在丧失视力的风险极高的情况下,成功保住了视力,眼球转动自如,面部外观未受任何影响,而且手术没有加重他原有的白塞氏病病情。
孙丰源教授看诊中
04专业团队,守护疑难眼病患者光明
孙丰源教授作为我国眼眶病领域的资深专家,带领的是一支“全博士眼眶病团队”,成员包括吴桐博士、王丽娜博士、黄晓明博士等,团队被誉为“眼眶病医生的摇篮”。
术后复查时,彭先生与家属特意送来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以及两面鲜红的锦旗,脸上难掩肿瘤手术成功后的激动与喜悦。谈及肿瘤成功摘除,彭先生表示,这一结果恰好印证了西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筑牢的“兜底”保障——让疑难杂症患者“足不出川”就能享受到高效、精准、有温度的诊疗服务。
面对疑难眼眶病,孙丰源教授提醒公众:如果发现眼球无故突出、眼睛胀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眼突,应尽快做眼部CT进行眼肿瘤筛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失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