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学生调研团队的姚嘉俊、沈思翰同学赴上海茸诚伟达律师事务所开展实地调研,围绕“三所联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进行深入访谈,从律师视角探寻该机制的运行特点与实践成效。
调研显示,“三所联动”机制通过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的协同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据律师介绍,该机制通常由派出所接警后启动,经研判符合条件的案件将邀请司法所调解员和律师共同参与。在调解过程中,民警负责维持秩序、固定证据,律师提供专业法律意见,调解员侧重情感疏导与沟通协调,三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在实践中,该机制展现出显著成效。律师以其参与的调解案例为例,在她参与过的调解当中,因抢座引发的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最高调解金额达20万元。这种快速化解矛盾的方式,有效防止了民事纠纷升级为刑事案件,减轻了法院的诉讼压力。
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律师指出,目前案件筛选标准不够明确,部分司法所人员配备不足,案件卷宗管理不够规范,司法确认程序尚未有效贯通。此外,补贴发放流程也有待优化,以提升律师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律师建议:在案件筛选阶段应让律师提前参与研判,建立专人对接机制,推动调解协议与司法确认的有效衔接。这些建议为完善“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务视角。
此次调研为高校学子深入了解基层法治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完善“三所联动”机制收集了一线智慧。随着该机制的持续优化,必将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有益经验。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