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视?
什么是远视?
什么是散光?
三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想象一下,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自动对焦照相机”。
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组,负责把外界的光线聚焦。
睫状肌:是镜头里的“自动对焦马达”,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jing准对焦。
视网膜:就是相机的“感光底片”,负责接收清晰的图像,并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
视力问题本质上就是这台相机的“对焦系统”出了故障,导致图像无法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一)近视▼
近视是人眼看到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端。主要表现为看得清“近”处,看不清“远”方。
此时,你的眼睛成了一台 “长焦镜头” ,只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但无法在底片上清晰成像。
近视眼出门不戴眼镜,往往是需要一定空间想象力的……
它的成因是什么?
眼轴过长:这是zui常见的原因。好比相机机身被拉长了,即使镜头调节到zui放松的状态,光线也只能聚焦在“底片”(视网膜)的前面。
镜头太凸:少数情况是眼轴正常,但“镜头”(晶状体)总是过于凸起,屈光力太强,同样导致焦点前移。
表现情况如何?
1.看远模糊,看近清楚。
2.喜欢眯着眼睛看东西,因为眯眼可以遮挡部分光线,起到类似“小孔成像”的作用,暂时提高清晰度。
3.长时间用眼易疲劳、干涩。
(二)远视▼
远视是人眼看到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主要表现为看近不清楚,看远也不清楚(5米以外)。
此时,你的眼睛是一台 “广角镜头” ,视野开阔,但对焦近处的物体非常吃力。
远视者眼中的世界,同样布满了艰辛,不戴眼镜,连书都看不了。
它的成因是什么?
眼轴过短:相机机身太短了,即使“镜头”(晶状体)wan全放松,光线也只能聚焦在“底片”(视网膜)的后面。
镜头太扁:少数情况是晶状体屈光力不足。
表现情况如何?
1.轻度远视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对焦马达”(睫状肌)拼命收缩来强行把焦点拉回视网膜,所以远近都看清,但极易视觉疲劳,阅读、写字久了会头痛、眼胀。
2.中高度远视或年龄增长后,调节力下降,看近模糊,看远也可能模糊。
3.儿童高度远视如不及时矫正,还可能引发弱视(“懒惰眼”)。
(三)散光▼
散光是指屈光系统表面(主要是角膜)各径线的弯曲度不一致或厚薄不匀,经过这些径线的光线经屈折后不能聚集成一点,物象形成2个或以上的焦点,从而形成模糊的影像。主要特点是看东西出现“重影”和“拖尾”。
此时,你的角膜不是一个wan美的“球面”,而是一个有点像橄榄球的表面。
散光者眼中的世界,更是奇幻无比,叠影重重。
它的成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角膜不平。理想的角膜像篮球的切面,各个方向的弧度一致。而有散光的角膜像橄榄球的切面,有的方向弧度大,有的方向弧度小。
这就导致光线通过后,无法汇聚成一个焦点,而是会形成多个焦点,散落在视网膜前后。
表现情况如何?
1.看东西有重影、拖尾或变形,无论看远看近都不清晰。
2.为了看清,会下意识地眯眼、歪头。
3.同样容易视觉疲劳,甚至引发头晕、恶心。
如何治疗近视、远视、散光呢?
如果不想配戴眼镜,可以选择近视手术。
目前,主流的近视眼手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激光近视手术,一类是晶体植入类近视手术。
前者是通过对角膜形态的控制来达到纠正视力的目的,矫正范围为1200度以下近视,600度以内散光,后者是通过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纠正视力,可矫正高达1800度左右近视、600度以内散光。不论何种手术方式,一样安全有效。
哪些人可以做近视手术?
当然,近视手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它有严格的手术要求。凡是年龄在18至50岁左右,符合术前检查条件,有摘镜想法的人,均可考虑。
但是,以下人群暂不符合手术条件:
未成年人,以及近两年近视度数不稳定者,以及有眼部活动性炎症、重度弱视、青光眼、角膜炎及其他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温馨提示:
能不能做近视眼手术并不wan全取决于近视度数,而是需要通过详细完整的术前检查才能zui终确定。术前检查结果决定了能否做近视手术,适合何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后大概能恢复到多少视力。
深圳普瑞眼科医院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