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举措。中建新疆建工承建的哈密市伊州区西河街道中山北路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为使命,坚持“安全筑基、科技赋能、党建引领”三大核心策略,深度融合老旧住宅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公共配套设施完善。项目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改造区域18万平方米,新建区域4万平方米,共覆盖40栋居民楼、1780户家庭,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城市更新的标杆与典范。
一、筑牢民生“安全网”
项目将安全置于首位,构建覆盖全周期、全场景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施工前,通过可视化方式公示改造效果图,设置标准化隔音围挡和降噪屏,将施工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下,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针对老旧小区管线复杂、人口密集的特点,项目定期开展机械伤害、触电、火灾等应急演练,累计完成12场演练,参与超300人次,并针对极端天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通过“行为安全之星”评选机制,激励全员安全意识,实现施工全过程“零事故、零伤亡”,获评哈密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项目还注重人文关怀,夏季每日供应防暑饮品,累计发放防暑药品2000余盒,开展中暑预防培训,筑牢安全生产“温暖防线”。
二、助推高效履约
项目以商务与物资协同管理为双轮驱动,确保高效履约。商务管理方面,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合同精细化管理、成本动态管控及供应商全流程监管体系,通过优化成本方案节约资金,并严格审核20余家供应商资质,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合规高效。物资管理方面,构建数字化调度体系,实时监控铝模、爬架、钢筋、水泥等关键建材,提升材料周转效率30%,降低浪费。面对征迁延误、施工干扰及极端天气等挑战,项目推动新建保障房提前15天封顶,彰显了民生工程的“加速度”。
三、现代化建造提质增效
项目积极推广“四新技术”,以科技创新提升建造品质与效率。绿色建材方面,采用复合外保温现浇模板和结构性保温一体化技术,提升建筑节能率40%,杜绝保温层脱落隐患;全面应用叠合板体系,施工效率提升50%,抗裂性能提高60%,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mm以内。智能建造方面,推行铝模+爬架一体化施工体系,节约材料成本60%,缩短工期20%,减少建筑垃圾80%;引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环境数据,优化人员与设备调度,减少工序等待时间300余小时,实现质量可追溯、可核查。项目通过“精确策划、精细施工、精准验收”的“三精”质量管控模式,确保工程质量,荣获2项省级QC成果、1项国家级QC成果、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评“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号”。
四、红色引擎聚力攻坚
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与中国建科设计院哈密指挥部开展党建联建,围绕设计优化、技术改进等议题破解难题15项。组建“青年突击队”,开展夜间巡查80余次、技术培训20场,助力项目履约。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带头优化施工方案,协调居民矛盾,推动主体结构提前封顶,累计收到居民感谢信10余封,实现“党建引领强履约、民生工程暖人心”。
五、打造可持续宜居样板
项目将持续深化安全、科技与党建三大核心,推动精装修、配套设施建设与社区治理完善。计划引入智能门禁、停车管理等智慧社区系统,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养老服务站等便民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并联合社区建立后期运维机制,确保改造成果长效惠及居民。
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秉承“精益建造”的理念,在后续建设中进一步深化安全、科技与党建的融合创新,继续响应国家城市更新行动号召,坚持以科技为驱动、以民生为导向,为城市打造更加宜居、绿色、和谐的现代化社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