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吴泾公园内,一群孩子俯身观察荷叶上休息的扁刺蛾幼虫,小心翼翼地在统计表上做记录——这个暑假,上海街旁公园和社区的绿色角落成为了自然教育的最佳课堂。
8月中旬的清晨,阳光透过梧桐树叶在吴泾公园的小径上洒下斑驳光影。十余名孩子手持放大镜、观察盒、记录表和笔,穿梭在草坪、树丛与池塘边,专注地寻找着隐藏在自然角落的“邻居”们。
这是由自在童年联合百家自然导赏中心发起的【“自然荣光”上海社区生物多样性探索】系列活动的首站现场。在为期6周的活动中,这群1-5年级的孩子们学习了全域观测法和样方观测法,对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孩子们说:“明明是很熟悉的公园,没想到有这么多新发现!”
PART 1 政策引领:上海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2022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评估,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这份文件是上海目前在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规格最高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上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蓝图”。该政策要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各区中长期规划和相关部门行业发展规划。
在上海市政府政策指引下,各种学校资源、社会组织和社区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其中,社区级组织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力量,通过开展各类自然探索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亲近自然、感知生命的机会,让孩子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者和倡导者。
PART 2 亲近自然:从忽略到了解,孩子们与自然邻居建立新连接
“老师,看,这是什么?”一声兴奋的呼喊引来几名小伙伴的围观。只见一只身形庞大、长相奇特的“蜂”正在用自己的六条腿紧紧抱住一只“苍蝇”。
老师告诉孩子们:这是食虫虻在捕麻蝇呢!食虫虻是个凶悍的猎手,它是果园、菜园的宠儿,因为它会捕食很多农业害虫。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观察着这场微小的自然戏剧。
这是城市孩子难得的自然体验。随着活动推进,孩子们对这些地球邻居从“看而不见”的忽略,逐渐转变为好奇,开始主动探究它们是谁、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人类带来了哪些自然界的礼物。
“最开始有些孩子害怕昆虫,但现在他们学会了欣赏不同物种的独特之处,”活动负责人彩虹老师表示,“自然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
活动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孩子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公园中的植物、昆虫、鸟类做了系统观察和统计,形成了物种统计表、观察表等多种统计材料。
PART 3 自然笔记:记录孩子们与自然的对话
在公园的凉亭内、草坪上,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认真绘制着自然笔记。有的画下了刚刚观察到的扁刺蛾幼虫,有的记录了公园内常见的鸟类特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记录自然的方式,”指导老师介绍说,“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则喜欢用数字和表格。我们鼓励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与自然对话。”
自然笔记不仅是观察记录,更是孩子们与自然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
翻开一本本笔记,可以看到孩子们笔下的生物世界既充满科学观察的严谨,又不乏童趣的想象。
PART 4 多元协同:响应全环境立德树人号召
本次活动是社会组织、企业公益和社区资源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正如北京市政协委员程乐松所倡导的,“需要积极鼓励家校社协同,为人格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从身边的自然开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百家自然导赏中心负责人青梅老师表示,“自然教育更深层的意义,是培养孩子们的世界公民意识,让他们在自然中培养对生态保护、对守护绿色星球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活动期间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吴泾公园的池塘里荷叶田田。孩子们去触摸,发现荷叶是粗糙的,由此探寻荷叶效应的原理;孩子们去倾听,在车水马龙之外,大自然有其特有的乐章;孩子们找寻,在草丛里、树叶上,生活着许多他们以往从未注意过的神奇生物。
“让孩子走出房间,走到真实自然中去感知自然、培养内在感知力和经验,是AI无法替代的,”活动负责人彩虹老师强调,“这种亲身经历形成的认知和情感连接,是虚拟体验无法比拟的。”
本次活动由自在童年发起,获得了百家自然导赏中心总务陈红老师(青梅)和当代公益秦勇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给予了很多专业意见,使活动能够从儿童成长角度、生态角度、公益等角度,更好地为儿童服务,助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百家自然导赏中心的多位学员,作为志愿者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晋才10期陶亚君老师、晋才10期陈慧一老师(蘑菇菌)、晋才11期陈维妮(维尼)老师,不仅为课程开发提供了专业的意见,还在活动现场带领孩子们进行自然观察,对孩子们记录的物种名称、外形特征、习性描述予以严谨的审核,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同样也感染了孩子们。
同样感谢上海太阳花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为暑期活动提供的支持,他们对流动儿童的执着关爱也影响了我们。
【“自然荣光”上海社区生物多样性探索】系列活动将继续在上海各区逐步开展。组织方将走进更多社区、街边绿地和公园,进行生物多样性探索调查。
预计一年后,活动将形成一份上海社区生物多样性探索报告(青少年版),让孩子们眼中的自然、孩子们的发现被更多人看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