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事关民族未来,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2025年9月25日上午8时,四川省射洪市第七小学校联合遂宁同心同悦社会服务中心,开展以“悦纳自我”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专业引导与趣味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助力学生构建积极自我认知,为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例。
牛敏主任为同学们打气
本次课堂由射洪七小牛敏主任统筹,同心同悦“暖心平安”项目团队专业执行,摒弃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构建“认识情绪—接纳自我—赋能成长”三阶教学逻辑。课堂围绕“优点盲盒”“情绪温度计”“自我肯定宣言”等环节展开,引导学生在互动游戏中识别情绪、发现自身优势,理解“不完美亦是成长资源”。例如,有学生分享考试失利后的自我否定,在社工引导下逐步认识到挫折的积极意义;另有学生主动赞美同伴细节行为,在互助氛围中增强认同感与归属感。课程注重真实参与和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课堂观察显示,学生由初期的拘谨沉默逐渐转为踊跃发言、真诚交流,部分学生课后主动追问后续活动安排,反映出课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参与教师指出:“沉浸式活动更契合儿童认知方式,能真正触达内心。”学生通过具身参与和正向反馈,逐步建立对自我的接纳与信任,初步实现了心理成长的内化与升华。
社工与同学们互动
此次合作探索了“学校搭建平台、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有效弥补学校在心理辅导资源、专业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实现优质资源精准下沉。该模式不仅契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对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的部署要求,也为区域构建“校内+校外”心理服务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同学们积极举手互动
射洪七小表示将推动心理课程常态化实施,持续拓展与社会组织合作深度;同心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推动服务进校园、进社区。下一步,双方计划建立长效联动机制,通过定期评估、课程迭代、师资共培等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助力学生在积极心态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