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三十年前,刚从皖南医学院毕业的崔勇,带着对皮肤病学的懵懂与执着,走进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的诊室,成为一名住院医师。那时的他,每天跟着前辈查床、记录病例,面对银屑病患者的鳞屑、湿疹患者的瘙痒,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把这些病的诊疗搞明白,让患者少遭罪。”
如今身为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他,不仅能熟练应对银屑病、湿疹、痤疮等常见皮肤病,更在罕见病、遗传性皮肤病的基因诊断领域闯出新路,甚至用皮肤影像学、远程医疗让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优质诊疗;作为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的专业早已成为行业里的 “定心丸”。
科研路上的崔勇,更像一位 “追光者”,总在瞄准皮肤性病学领域的 “硬骨头”。红斑狼疮的遗传机制、皮肤影像的精准诊断、皮肤病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 —— 这些看似抽象的方向,在他眼里都是能切实解决患者痛苦的 “钥匙”。
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为他亮到深夜,团队成员总说:“崔教授查数据比我们年轻人还较真,一篇论文的图表,他能陪着我们改五六遍。” 正是这份较真,让他牵头拿下 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73 课题等重磅科研任务,累计争取到 3000 万元科研经费;更带领团队把研究成果写进《Nature Genetics》《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国际顶刊,100 余篇 SCI 论文背后,是无数次实验失败后的重启,是对 “从实验室到病床” 转化的迫切追求。后来,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证书摆进办公室,他却笑着说:“这些奖不是给我的,是给所有为皮肤病诊疗努力的人。”
即便被临床、科研、管理的琐事占满日程,崔勇也从未放下科普这份 “额外功课”。他总说:“医生的职责不只是在诊室里治病,更要让大家学会预防。” 这次特应性皮炎科普沙龙上,他不仅耐心解答现场观众 “孩子湿疹总反复怎么办”“成人特应性皮炎能不能根治” 等问题,还特意和团队约定:要把《特应性皮炎 365 问》的内容做成短视频、漫画,让老人能看懂,让家长能学会。
作为 “特应性皮炎 365 问公益项目” 的专家代表,崔勇教授想搭建的不只是 “医生——患者” 的桥梁,更是 “科学知识——公众认知” 的纽带, 就像他在分享会结尾说的:“守护皮肤健康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我们一起把科学的认知传递出去,才能真正为健康中国添把力。”
从住院医师到医学专家,从实验室到科普现场,崔勇用三十年的时光,把对皮肤健康事业的热爱,刻进了每一次诊疗、每一项研究、每一场分享里。他手中的《特应性皮炎 365 问》,不只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他 “守护全民皮肤健康” 使命的缩影 —— 而这条充满专业与温度的路,崔勇仍坚定地走着,每一步都踏得踏实而深远。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