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8 月赛事复盘直播中,国联民生证券资产配置部全球配置组负责人、大赛特邀嘉宾梁润,与公众号 “量测组合配置学” 主理人、大赛导师李明鸿,分别点评了参赛者表现,并探讨了买方投顾的核心能力要求。本文整合两位专家观点,解析专业机构眼中的资产配置精髓与行业发展趋势。
图:国联民生证券资产配置部全球配置组负责人/“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特邀嘉宾梁润
图:公众号“量策组合配置学”主理人/“金鼎杯”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导师李明鸿
参赛者表现点评:较高收益较低回撤的共性密码
两位专家均认为,8 月优秀参赛者 “较高收益+较低回撤” 的表现特征,本质是资产配置能力的体现,其共性特征可归纳为三点:
一,参赛组合构建的分散性:均配置了跨市场、跨品类资产,如 A 股科技、港股创新药、纳斯达克指数、贵金属等,通过资产非相关性降低组合波动。梁润指出,“单资产高收益易靠运气,但多资产组合的稳健收益,才是资产配置的真正价值”。
二,调仓操作的果断性:参赛者们在发现资产走弱或判断失误时,能快速调整仓位。李明鸿补充道,“基金投资中,‘果断调仓’比‘精准预判’更难,尤其在短期波动中,避免犹豫是专业投顾的核心素质”。
三,机会判断的一致性:虽风格不同(“多资产轮动”偏基本面、“投基论道(梁山)”偏政策热点),但均以 “资产低估 + 未来景气” 为判断核心 —— 前者从长期基本面找机会,后者从短期政策找方向,最终都指向 “有潜力的价值标的”。
核心痛点探讨:投顾实操中的三大挑战
结合行业实践,专家们指出了当前买方投顾普遍面临的三大挑战,这也是参赛者们需要持续优化的方向:
一,海外资产配置的判断力:多数投资者对海外市场不熟悉,如何判断纳斯达克、港股等资产的布局时机?梁润建议,“可从宏观周期(如美联储政策)、市场资金流(如美国养老金机制对美股的支撑)切入,减少对单一标的的依赖”。
二,高估资产的止盈难题:科技股等热点板块涨势中,“卖早踏空” 与 “持有暴跌” 的矛盾如何解决?李明鸿认为,“需结合 ‘ 波动率 + 基本面 ’ 双重信号,波动放大且基本面出现分歧时,即使仍在上涨也应逐步减仓”。
三,风格漂移的防控力:比赛排名压力或市场情绪易导致策略变形,如“多资产轮动” 8 月末过度集中科技股。这与公募基金 “风格漂移” 问题类似,李明鸿强调,“需事前明确策略定位,结合资金久期与风险偏好建立纪律,避免外部压力干扰决策”。
行业趋势:从参赛者实践看买方投顾的进化方向
参赛者的实战探索与专家的点评,共同指向了买方投顾行业的三大进化方向:
首先,从 “产品销售” 到 “组合管理”:参赛者们均以 “组合收益” 为目标,而非推销单一产品,这契合监管推动的 “买方服务转型”。梁润指出,“未来投顾的核心竞争力是 ‘ 组合构建能力 ’,而非 ‘ 产品推介能力 ’”。
其次,从 “单一市场” 到 “全球配置”:头部参赛者均纳入海外资产,反映出 “全球资产配置” 已成为专业投顾的必备技能。随着居民财富全球化配置需求上升,这一能力将愈发重要。
最后,从 “短期择时” 到 “长期配置”:专家均强调,比赛中的短期排名压力需与实际投顾业务区分 —— 买方投顾的核心是 “帮助客户实现长期目标”,而非追求短期排名。这与赛事 “倡导长期投资” 的理念高度一致。
参赛者的实战表现与专家的点评,勾勒出优秀买方投顾的画像:既懂分散配置的艺术,又有果断调仓的纪律,更能坚守长期策略的定力。对行业而言,这种 “实战能力 + 专业定力” 的结合,正是从 “卖方” 到 “买方” 转型的关键所在。 “金鼎杯” 买方投顾资产配置大赛的核心价值不是单纯的收益排名,而是资产配置能力的 “实战”,更是市场各参与者的 “成长共同体”。(注:赛事策略不构成投资建议,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者需理性判断)
对金融从业者而言,参赛可以获得嘉实财富、国联民生证券等机构专家的专业点评,能让你的投资策略在实战中接受检验、快速迭代;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参赛者们的持仓逻辑、风险控制技巧,都是可借鉴学习的 “实战资产配置思路”;即便你是投资爱好者,双周、月度的滚动赛制也能让你随时入场,在实操中打磨自己的配置思路。赛事报名通道仍在开放中,登录理财魔方APP即可提交你的参赛投资策略。(风险提示:本文提及的参赛策略均为参赛者以个人身份构建投资组合参赛的实战案例,相关公开信息已获得参赛者的授权。赛事仅为投资理念交流平台。参赛组合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存在市场波动、策略适配性等风险。本文内容不构成对任何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