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尔多斯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锚定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创融合”为核心路径,围绕“风光车屏绒材智”主导产业布局,通过强链补链、培育优质企业、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成果转化等举措,持续破解企业发展痛点、堵点,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造集群发展新优势。高新区紧扣“风光车屏绒材智”产业领域,以“双创融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绑定。在羊绒产业领域,通过承办第八届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成功签约鄂尔多斯农牧业综合实验中心、羊绒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等8个项目,签约金额达3亿元,促成企业订单合作16笔,总金额超2.9亿元,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升级。在绿色算力领域,建成鄂尔多斯万界智算中心,算力规模达3000P,总投资约10亿元,同步打造20万平方米T3﹢标准机房,配套多源多回路供电、再生水循环冷却系统,实现企业快速入驻与低碳运营,产业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
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构建梯度发展新生态。高新区以企业创新积分制为抓手,建立网格化科技管理服务体系,精细化筛选、分类指导企业成长。目前已有183家企业参与创新积分评价,60家企业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7家金融机构据此授信发放“积分贷”8787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突破10亿元。2025年以来,推荐上报科技型中小企业165家,完成11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新引进区外高企3家,年底数量有望突破90家。同时推动2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投入、专利、研发机构“三清零”,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向科技企业高效集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完善。
建设高标准共享实验室,降低创新创业新成本。为破解企业研发资源不足难题,高新区建成1200平方米共享实验室,配备62种专业检测仪器、123台套实验设备,向80家企业开放共享,提供免费设备使用与专业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实验室已为200余个科研、工程项目提供服务,助力中小科创企业获得专利技术100余项。在孵化器内,初创企业不仅能享受三年免租厂房,还可共享实验室数据资源,通过“资源共享、合作共建”模式,形成开放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吸引更多人才与团队落地。
启动“蒙科聚”分中心,畅通成果转化新渠道。高新区全面启动“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分中心运行,聚焦产业需求与成果供给,强化技术转移功能,培育集聚专业人才,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依托该平台构建“政策百科—科技中介—企业诉求”一站式服务闭环,累计接洽项目192个,入驻孵化企业51家,入孵企业营收突破3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600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服务企业效能同步提升。
下一步,鄂尔多斯高新区将持续深化“双创融合”实践,进一步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更优创新生态与服务效能,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供稿单位: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局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