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写字越来越少的今天,电子设备办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近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启,信息安全被再次广泛关注。
工作手机、平板设备是机关单位和企业在移动办公中常见的智能终端,然而它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数据安全挑战。智能手机会变成“泄密黑洞”,智能穿戴设备也可能变“窃密探头”。
企业移动办公的“双刃剑”
工作智能终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移动办公的“双刃剑”。丢失工作手机、违规连接外网、甚至用了“恶意”充电宝,都可能成为企业数据安全的“阿喀琉斯之踵”。国家保密局转载过常见数据泄露隐患及防范常识,指出互联网移动办公已成为数据泄露、数据窃取的“高发地”。
一部普通的手机用于日常工作,可能成为企业信息安全防线的薄弱环节。有的软件只需向目标手机发送一条空白短信,便能利用系统漏洞轻松入侵操作系统,获取手机中的所有隐私信息,还能悄悄开启手机摄像头和麦克风窃视窃听;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植入“摆渡”“轮渡”等木马病毒程序;旧手机的工作邮件、会议记录、客户资料等数据没有妥善清理,则可能被不法分子恢复,导致工作信息泄露,此外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手机内残留的网络配置信息入侵企业核心系统。
窃密者常利用办公设备在操作系统、数据传输、配件、防护性能等方面的不足或漏洞,截获、还原敏感工作信息,甚至以目标设备为跳板,对其接入的工作网络进行进一步渗透和攻击。
国家网信办通报过多起数据泄露案例,揭示了企业安全防护的脆弱性。在金融、保险、医疗等信息监管要求极高的行业,合规风险日益凸显,若工作手机中的沟通记录无法留存、关键操作缺乏追溯,企业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
此外,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比如员工操作不当,将客户资料、合同信息等敏感数据误发,甚至有的故意泄露企业核心机密。
“旧手机换菜刀”行不行?
除了企业信息安全,对于个人来说,个人信息也一样需要保护。国家安全部近期发文中指出了回收废旧手机的安全风险,处理不当可能泄密。
街头吆喝的“旧手机换菜刀”很常见,很多人不一定去换,但大多会出售二手手机。旧手机中存储的个人身份信息、关联的银行账户、使用的登录或支付密码不会清空了就安全了,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恢复,那就会危及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此外,个人社交账号、活动轨迹、生理数据等更多信息,还能分析机主的个人特征、社交关系、行为习惯和活动轨迹等,从而衍生诈骗、身份盗用问题。
如何应对移动终端安全?
对于个人手机用户,换新机出售二手手机前,进行出厂设置恢复是最基础的。严谨些的,可以用“数据覆盖”这个方法,就像在一层油漆上刷上新漆。用新的或者无意义的数据反复填满手机存储空间,可以把旧数据痕迹覆盖掉。正规商家在回收旧设备时,会当面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数据清除。
但是,手机在使用中的安全防护是很难的,经常会上网和传输信息,尤其工作中使用的都是个人手机。对于涉密单位的工作终端使用安全问题,有比较系统的防范对策。比如,不在手机通话中谈论国家秘密,不得使用手机传递、处理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内部敏感信息,不得将手机带入保密要害部位、涉密会议和活动场所等。设备管理方面,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测,禁用无线外联功能,维修和淘汰处理等也有相应管理。
但是,工作终端只靠严格约束和人为管控是不够的,仍然有信息泄露、合规失控等风险。费劲管理个人手机,不如直接定制工作手机。领创科技作为服务多个行业的移动终端安全解决方案公司,对工作手机、工作平板有政企工作台进行安全管控,专机专用,还有双域系统一键切换工作域和个人域。
对于军队军工、政府单位、高端制造业、金融等保密要求更高的企事业单位,领创有不同场景的终端管理方案,杜绝一切数据泄露的途径。
“亡羊补牢”未免晚矣,主动防护才没后顾之忧。领创科技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积淀和丰富实践,与主流品牌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生态伙伴合作,将拓展更多行业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