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妈“百县千村”系列报道,旨在发挥消费端反向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和提质增效的优势,不断探索中国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的新模式和有效路径。
通过在全国遴选农业优势县、强势村,依托每个县、村独特的资源禀赋,钱大妈以规模化优势为依托,市场化导向为纽带,推出更多特色优质农产品,进一步助力提升县域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样板。
本篇内容为钱大妈“百县千村”系列报道之四川会理站。为保障消费者能品尝到高品质的会理软籽石榴,钱大妈构建起一套覆盖全产业链的严苛品控体系。
夏末的余温还没散尽,会理的石榴已经红透了枝头。农户们穿梭在石榴林中,熟练地采摘、分选、装箱,这片北纬26度的神奇土地,正迎来软籽石榴的丰收季。
会理作为“全国石榴生产第一县”“中国石榴之乡”和“中国优质石榴基地”,其石榴不仅是“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入选了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当地石榴栽培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相传,会理石榴凭借其果大、皮薄、汁多、味甜的卓越品质,被唐玄宗一眼相中,钦定为宫廷贡品。《会理州志》中对石榴亦有记载:“榴,则名曰若榴,曰丹若,曰金罂,曰天浆,曰朱实,曰朱英,曰金英;有甜、酸二种,俗称石榴”。
这里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地处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交汇地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极其适合石榴生长。2024年,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产量超过78万吨,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八大石榴主产区之首。
与其他品种石榴相比,会理石榴籽软可食,可食率高达90%,解决了传统石榴不易剥皮、籽多且硬的痛点。走进钱大妈门店,在售的软籽石榴外皮光滑,色泽鲜艳如红宝石,轻轻一剥开,饱满的籽粒跃然眼前;轻咬一口,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清甜的味道裹着淡淡的果香,世人誉之“籽粒透明似珍珠,果味浓甜似蜂蜜”。
为保障消费者能品尝到高品质的会理软籽石榴,钱大妈构建起一套覆盖全产业链的严苛品控体系。从果径大小、糖度、果皮外观等多维度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并结合冷链物流中的温控与车辆定位监控,全力保障产品新鲜与运输品质。
钱大妈通过“企业+供应商+农户”基地直采模式,使种植计划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这种稳定合作模式,已在全国多个县域落地生根。稳定的订单是农户最大的定心丸,通过规模采购降低中间环节,既助力了上游农户增收,也让城市的终端消费者获得实惠。
当满载石榴的冷链车驶离会理,这份来自大凉山的甜蜜正陆续登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从田间培育到供应链对接,从产地直采到终端鲜达,会理软籽石榴的流通轨迹,正是钱大妈联结乡村与城市、助力产销共赢的生动体现。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