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运河畔,历史与现代交织,技术与文化相融。近日,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运河石榴籽”社会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依托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等前沿数字化技术,深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等民族交往、文化交融的典型区域,开展了以“石榴籽数字溯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科技之力绘制出一幅生动可感的“民族交融数字地图”,为传承运河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注入了青春智慧。
实践团成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操作无人机对目标区域进行高精度、全方位的数据采集。一砖一瓦、一桥一巷,那些曾经默默见证民族往来、商贾云集、文化互鉴的物理空间和建筑遗存,被精准地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刻,而是一次深度的历史挖掘与文化存档。团队致力于构建“大运河民族交融数字档案库(无锡段)”,将散落在运河沿岸的文化符号、历史印记系统整合,形成可视、可析、可永久保存的数字资产。
这项行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技术展示。它让尘封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通过数字档案库,研究者可以多维解析民族交流的历史脉络,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鲜活素材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公众也能沉浸式体验运河两岸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实践团指导老师朱琳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让历史说话,让文化发声,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理念深入人心。”
“运河石榴籽”实践团的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仅锤炼了专业技能,更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能够运用所学为保护、传承、弘扬运河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倍感自豪。此次“石榴籽数字溯源”行动,是技术赋能文化保护的创新实践,更是高校学子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生动写照。
未来,团队将继续完善数字档案库内容,探索可视化呈现与交互体验的深化应用,让运河民族交融的故事传播得更远、更广、更加深入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注入青春动能。(撰稿:朱琳)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