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14日,由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举办的“殡葬设施收归国有法治与政策研修班”成功举办。来自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四川、贵州、湖南、宁夏、云南等省份的20余家公墓(殡仪馆)的30多名负责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集中研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锦光,特邀殡葬专家,北京国咨律所首席顾问、中国殡葬业法规政策研究团队总负责人曹保印,律师主管郎笑童律师等,为研修班授课。

(“殡葬设施收归国有法治与政策研修班”部分成员合影)
本期研修班围绕“殡葬设施收归国有的政府、企业双视角法律与政策解析,企业权利保护的合法路径,殡葬机构未来发展路径,近期殡葬领域内刑事、行政案件法律分析,以及殡葬业舆情风险防控等主题展开。研修内容兼顾政策高度、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

(研修班上课现场)

(曹保印为研修班授课)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舆情处理与法学研究专家曹保印围绕殡葬设施国有化,政府企业双视角的政策与法律,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通过大兴安岭 “十项免费” 等地方实践,拆解政府全资收购、经营权收购等五种国有化模式及操作要点;聚焦刑事风险,梳理涉黑恶、职务犯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等 13 类高频涉刑类型,讲解 “行政调查→刑事侦查” 的递进式监管逻辑,警示企业避免突击增投、转移资产等违规博弈手段;深入解读舆情应对,结合 “天价殡葬费” 等典型事件,强调 “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 的5S原则,提出“黄金4小时”响应机制,指导企业建立舆情监测专班,避免负面舆情与行政处罚、刑事风险形成叠加效应,平衡政治、社会、法律效果。

(胡锦光教授为研修班授课)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主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法律顾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化营商环境专家组成员胡锦光教授,做了题为《行政监管中殡葬企业的权利保护》专题报告。他指出行政监管需合法合规,从主体、法律适用、程序三方面强调正当性,结合鄢锋诉市发改委等案例,详解企业程序性权利,为殡葬企业维护合法权利提供法律指引。
作为特邀嘉宾,民政部101所某高级研究员给参加研修的企业家们介绍了“民营资本及时止损与转型路径”。专家特别指出,监管高压下的合规进入倒计时,极易触发清算风险,企业应该快速完成合规自查框架、组建政策专班、把单位诉求变成行业共识,还建议企业暂停新增投资,从资产、人员、绿色改造维度争取补偿,转型为政府委托服务商或轻资产服务商,实现华丽转身,轻资产再出发。

(郎笑童律师为研修班授课)
北京国咨律师事务所律师主管、专职律师郎笑童,则结合近期殡葬领域行政案例,解析国有化中的法律要点。她梳理了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运营模式的产权与法律适用差异,再结合《民法典》《行政许可法》,讲解资产收购、行政许可收回等国有化路径的合规要求,强调 “法不溯及既往”“信赖利益保护” 原则。提示企业警惕行政机关增设许可条件等程序问题,如遇此类问题尽快寻求专业律师协助。同时,她提醒殡葬企业关注《划拨用地目录》修订对殡葬用地的影响,提前做好合规整改。
研修班结束前,曹保印向参与研修的企业代表们签名赠书《什么是好律师》。

(曹保印向代表们签名赠书)
随后,部分企业代表参观了北京国咨律所本部,他们纷纷表示,为期两天的法治研修班让自己受益匪浅,会将在此次研修班获得的法治知识、心得,向自身企业及同行转达,以便更好地推进殡葬设施国有化,做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法律效益的统一,确定企业在被依法依规收归过程中,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

(企业代表们参观北京国咨律所本部)
王竹君、张一诺,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