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深度渗透的今天,无论是承担公共服务的高校、事业单位,还是追求高效运营的企业,组织的合规风控管理均面临着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的关键转型。传统模式依赖人工经验判断、纸质记录流程,不仅效率低下,更可能因管控漏洞埋下合规隐患。
一方面,风险评估依赖主观经验,缺乏量化标准。同样是“预算编制问题”,有人判定为轻微瑕疵,有人视为高风险隐患,导致管控重点混乱;另一方面,流程执行依赖人工传递,从风险识别填报到内控检查反馈,审批周期动辄3-5天。更关键的是,数据存在孤岛效应,手动汇总易出错,且无法实时掌握风险动态。
在此背景下,蓝凌推出智能合规风控管理平台,为组织打造覆盖风险管理与内控管理的全流程数智化闭环体系,实现“风险可量化、流程可追溯、问题可闭环”,将合规要求落地到业务全流程,让管理更高效、更精准、更合规。
(一)风险管理:让风险看得见、管得住
蓝凌智能合规风控管理平台通过“风险准则标准化、风险库精细化、风险采集流程化”,让风险可识别、可评估、可追溯。
风险准则:建立量化分级标尺
为解决“风险轻重难界定”的问题,平台支持多维度的风险分级标准,并支持调整与修改。
如:从风险后果严重程度与风险发生可能性双维度,对事件进行量化评分,系统自动划分“低、中、高”三级风险,让风险评估告别经验驱动。
风险库:实现分类与权限双精细
风险库是风险信息的集中仓库。智能合规风控管理平台支持按组织业务模块进行多级分类,既便于快速定位风险所属领域,也为后续精准管控奠定基础。
同时,风险库支持精细化权限分配,按分类目录为不同用户授权“新增、查看、编辑”权限,确保风险数据安全可控。
风险采集与沉淀:流程化形成案例库
风险采集不再依赖人工填报,而是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识别 - 评估 - 应对”全环节管控。
用户在平台发起风险采集计划,通过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审批,审批通过后自动回写至采集列表,并支持筛选查询。
同时,已确认的风险信息会同步至风险库,并生成“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分布图”,直观呈现风险整体态势;此外,用户可提交风险案例并关联风险库中的对应事件,形成历史案例库,为后续风险应对提供参考。
(二)内控管理:让问题改得实、有跟踪
内控的核心是落地执行,蓝凌智能合规风控管理平台通过“检查计划 - 任务执行 - 缺陷整改”的全流程设计,确保内控要求不流于形式,实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验证效果的完整闭环。
内控检查:计划与任务无缝衔接
用户可按年度、业务分类创建检查计划,明确计划时间、下发时间、完成时间及检查人员,同时支持选择业务主题/风险事件,提升计划制定效率。
计划审批通过后,自动生成内控检查任务并下发至指定人员,任务列表清晰展示“任务名称、年度、负责人、完成时限、状态”,确保检查责任到人。
任务执行:自评结果清晰可追溯
检查人员接收任务后,需根据实际检查情况填写自评结果,结果分为“有效”与“缺陷”两类:缺陷需详细描述缺陷情况,并明确整改计划、整改负责人及完成时间。所有自评信息实时同步至系统,支持查看流程日志与附件,确保检查过程可追溯、结果可验证。
缺陷管理:全周期跟踪直至闭环
针对检查发现的缺陷,方案构建了“缺陷库 + 整改 + 审批”的闭环管理机制。缺陷库汇总所有缺陷信息,按“一般缺陷、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分级,清晰展示整改状态、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整改责任人等信息,方便实时跟踪进度。
当缺陷整改完成后,责任人需提交整改审批,并上传整改证明文件,管理员审批通过后系统自动更新缺陷状态为“已完成”,实现“检查 - 发现 - 整改 - 结束”的内控闭环链路。
三大价值,赋能组织实现合规风控数智化升级
蓝凌智能合规风控管理平台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的设计,为组织带来三大价值:
风险量化,让管控更精准:告别经验主义,基于双维度评分体系实现风险分级防控,避免“一刀切”式管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流程闭环,让执行更高效:从风险采集到缺陷整改全环节线上化,减少人工沟通成本。缺陷整改进度可实时跟踪,避免问题拖延。
数据可视,让决策更科学:打通内外部系统,基于可视化工具形成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分布图等表格,直观呈现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蓝凌软件2001年成立于深圳,网页搜索“蓝凌软件官网”“蓝凌门户”或关注微信公众号“蓝凌数智化工作平台”),添加蓝凌顾问,申请免费体验蓝凌数字化办公产品方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