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产业 > 正文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特邀专家 护国寺中医医院张云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秋季脾胃虚弱,中医教你调脾胃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特邀专家 护国寺中医医院张云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秋季脾胃虚弱,中医教你调脾胃
2025-10-15 11:48:46 来源:今报在线

张云祥,北京中医药大学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投身中医药事业四十余载。他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彭龄先生,深入学习并传承中医精髓。

在脾胃病诊治方面,张云祥主任经验丰富,深受患者信赖。无论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常见脾胃病症,还是胃下垂、胃部术后综合征等复杂情况,他都能细致辨析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其脾胃病辨治思想,博采古今之长,既遵循《内经》等经典理论,又借鉴历代医家经验,做到尊古而不泥古。

医术之外,张云祥主任的医德医风亦广受赞誉。他始终秉持真诚正直的行医准则,坚持“治病先疗心”的理念,深知患者身心状态对康复的重要性。在诊疗过程中,他不仅以医术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更以关怀温暖患者心灵。他以精湛医术践行仁爱初心,赢得患者深度信赖,更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倾尽全力、贡献力量。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被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及“气机升降之枢”。若脾胃受损,消化功能便会受到影响。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均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气血来濡养。若脾胃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生成不足,加之代谢失常可能产生的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便会干扰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因此,脾胃在养生防病中占有重要地位,重视脾胃的调养,对于维护整体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秋季为何容易脾胃虚弱?

秋季脾胃不适的情况较为常见,其原因多样。夏季,人们常有食生冷之品的习惯,脾胃功能易受损伤,处于相对疲弱状态,进入秋季后,一些问题便可能显现。秋季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趋于内,脾胃阳气可能相对不足。此时食欲虽有改善,但若饮食不加以节制,脾胃负担加重,运化功能失调,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夏秋之交,湿气仍然较重。外感湿邪,容易困阻脾胃,影响其正常功能。而素体脾虚之人,运化水湿的能力本就不足,易生内湿。内外湿邪相结合,进一步阻碍脾胃的运化。

此外,秋季自然界肃杀之气渐起,人也容易感到情绪不佳、抑郁低落。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损伤脏腑,心情抑郁可能导致肝气不舒,进而影响脾胃(即“肝木乘脾”)。因此,秋季养护脾胃需要综合调摄。

这些习惯很伤脾胃

饮食失节,脾胃失常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其健康。现今,不少人饮食失于节制,过度摄入肥甘厚腻之物,不辨食物寒热温凉之性,频繁食用辛辣煎烤食品。长此以往,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常,为多种脾胃问题埋下隐患。

情志失调,脾运受阻

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中医有“思虑伤脾”之说。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思虑、忧郁、焦虑、紧张等情绪较为常见。这些不良情绪可能干扰脾胃的气机升降,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进而引发一系列脾胃不适,影响身体的消化与吸收。

劳逸失常,脾胃失和

劳逸结合是维护健康的重要原则。中医指出,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过度,或是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都可能打破脾胃正常的运化节奏。过度劳累会耗伤脾胃之气,久坐不动则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胃失和,易生疾病。

调理脾胃的基本原则

01 健脾

中医视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气虚、升降失调,患者常出现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等症状。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有助于身体康复。若脾气不健,消化功能失职,会导致腹胀、消瘦等,宜用四君子汤等方剂益气健脾。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易产生痰饮、水肿等问题,所谓“脾为生痰之源”,可用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脾失统摄,可能出现便血等症状,可用归脾汤调理;脾失健运导致的痿证,补中益气汤有一定治疗作用。因此,调养脾胃,健脾是重要环节。

02 和胃

《素问》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内经》开启了和胃思想的先河,记载了缓急、除满、降逆等方法。《伤寒论》进一步发展了和胃之法,包含了如用姜、枣益胃等安胃和中的方法。叶天士创立了胃阴学说,认为“和胃”即调和胃腑的气血阴阳。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病多实证,且“胃气主降”,因此和降是调理脾胃的常用原则。

03 升脾阳

“脾气主升”是脾的重要生理特性。依据《素问》《难经》的原则,中医倡导通过温补脾胃、升举清阳来升发脾阳,补充元气以生阴血。李东垣根据“脾阳升则阴火降”的理论,创立了“补中升阳”法,主要以益气升阳为主,稍佐甘寒泻热之品,用于治疗脾胃内伤等证。他创立的甘温除热法,拟定了补中益气汤,方中用人参等大补元气,白术健脾,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升阳,当归养血,使得胃气充足、气血旺盛,从而调理虚热。

04 祛脾湿

脾能为胃行其津液,其特性是喜燥恶湿。脾气虚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腹胀便溏;若湿邪困阻脾脏,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因此,调理时既需益气,也需化湿健脾。《素问》言“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可用白术等苦温之品燥湿,但应注意不可温燥太过,可稍佐温润之品,以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维护脾胃健康。

中医教你调理脾胃

饮食有节,顾护脾胃

饮食有节乃调理脾胃之关键要素。中医倡导避免暴饮暴食,使饥饱适度,以防损伤脾胃运化之能。饮食当不疾不徐,定时进餐,以助脾胃形成规律节律。且要寒温适宜,不过热过冷,“宁饥毋饱”,减轻脾胃负担。如此,脾胃得养,方能正常发挥消化吸收之功,为身体提供充足养分,维持健康。

运动气功,健脾和胃

适度运动与气功练习对脾胃大有裨益。坚持运动可增强脾胃消化功能,强健四肢肌肉,减少疾病发生,实现养生防病。古代医家创制的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动作舒缓,刚柔相济,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长期练习,可促进脾胃运化,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让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少思寡欲,调养心脾

郁病治疗,调养脾胃至关重要。中医认为,脾胃和调,气血畅达,五脏六腑及荣卫之气皆能受其滋养,疾病自然不生。养生需顾护中气,以脾胃为先,同时注重精血同养、形神合一。在情志上保持平和,减少思虑与欲望,使身心和谐,共同达成养生目的,让身体远离病痛困扰。

顺应四时,起居有常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人们应适应寒暑燥湿的气候更迭,使精神内守、形神合一,从而延年益寿。重视养生对疾病预防的作用,依据季节调整起居,如春季早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等。同时调养精神,保持乐观心态,使人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维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专家简介

张云祥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周日下午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专业40余年,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许彭龄先生,在临床当中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

擅长治疗:脾胃病,肝胆疾病及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如慢性胃炎、急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黏膜脱垂、幽门不全梗阻、胃石症、胃术后综合征、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厌食、以及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同时擅长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局灶性结节样增生、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以及泌尿系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尿道炎、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达梦数据闪耀2025移动大会,全栈赋能通信数智新时代

2025-10-14 09:29:58达梦数据闪耀2025移动大会,全栈赋能通信数智新时代

强强联手共筑“医康养”新标杆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新发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2025-10-13 09:50:35强强联手共筑“医康养”新标杆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新发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人工智能的开放标准:DeerAPI 是否为可互操作的模型调用铺平了道路?

2025-10-10 14:38:13人工智能的开放标准:DeerAPI 是否为可互操作的模型调用铺平了道路?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王翔亮相通信展,畅谈“多快好省”核心策略

2025-09-30 15:49:51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王翔亮相通信展,畅谈“多快好省”核心策略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舒同书法作品展暨座谈会在京举行

2025-09-29 09:07:22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舒同书法作品展暨座谈会在京举行

研祥智能荣膺华为“鲲鹏部件伙伴”,共拓数字未来!

2025-09-26 15:19:01研祥智能荣膺华为“鲲鹏部件伙伴”,共拓数字未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