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市中医医院东院区乳腺甲状腺科,有这样两位医生——科室主任唐铁雷、副主任医师张丽芳。他们以精湛医术为刃,斩断患者病痛;以暖心关怀为光,照亮患者求医路,被无数患者亲切称作“人民的好医生,患者的贴心人”。近日,59岁的乳腺癌患者索烈娥康复出院,用一段跨越四季的求医经历,讲述了这两位医生与科室团队的医者担当。
一场跨越四季的抗癌战:从绝望到重生的100天
“要是没有唐主任和张医生,我可能早就放弃了。”谈及住院经历,索烈娥红了眼眶。家住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的她,家庭负担本就沉重:丈夫是下岗职工,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患白血病十余年,全家五口人被生活压力紧紧困住。2025年1月9日,一纸“乳腺癌二期”的诊断书,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觉得天塌了,治不起也不想治了。”索烈娥回忆,刚入院时,她被病痛和绝望裹挟,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正是唐铁雷主任的一次次谈心,让她重新燃起希望。“唐主任每次来查房,都会坐下来跟我聊很久,给我讲其他患者的康复案例,说‘你的病情有治愈希望,咱们一起加油’。”
从寒冬腊月的大雪纷飞,到春节的烟花绽放,再到春暖花开、酷暑难耐的43度高温,索烈娥先后八次住院,累计治疗100余天。这期间,副主任医师张丽芳始终是她的“主治后盾”:每天清晨7点多就到岗,忙完门诊忙手术,常常深夜还在病房值守;怕索烈娥出院后有顾虑,主动添加微信,无论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段,只要患者发来病情咨询、情绪倾诉,她都一一耐心回复,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张医生就像家人一样,饮食要注意什么、作息怎么安排,她都一遍遍叮嘱。”索烈娥说,不仅是医生,科室的护士团队也让她倍感温暖——护士长带着护士们细致护理,时常陪她聊天缓解焦虑,“她们每个人的笑脸都是我抗癌路上的‘止痛药’”。
2025年7月29日,经过多轮规范治疗,索烈娥各项指标达标,顺利出院。“现在我对生活充满信心,真的谢谢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仁心仁术守健康:深耕领域的“双医担当”
能为索烈娥这样的患者带来“重生”,源于唐铁雷与张丽芳多年深耕乳腺、甲状腺疾病诊疗领域的专业积淀。
作为科室主任,唐铁雷主任医师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拥有研究生学历,还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进修,积累了前沿且丰富的诊疗经验。他深耕乳腺、甲状腺疾病诊疗多年,在哺乳期乳腺炎、男性乳腺肥大、乳腺增生、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乳房整形手术,以及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等方面成果显著。尤其在早晚期乳腺癌综合治疗与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手术上,他创新性地将肿瘤外科与整形外科技术结合,既能实现肿瘤根治,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乳房的外观与功能,帮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重拾生活自信。
在临床诊疗中,唐铁雷始终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面对每位患者,他都会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检查,精准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深知乳腺、甲状腺疾病对患者身心的双重打击,因此格外重视心理疏导,常常用通俗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病情,用真实的康复案例为患者打气,让患者从“恐惧疾病”变为“主动抗癌”。
副主任医师张丽芳则以“暖心细致”打动患者。她常说:“患者来医院看病,本身就很不容易,我们多一份关心,他们就少一份辛苦。”在诊疗中,她不仅专注于病情治疗,更会主动关注患者的生活需求: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她会协调开通“便捷诊疗通道”;对经济困难或情绪焦虑的患者,她会耐心沟通、贴心安抚,用温柔的话语和务实的帮助,让患者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为患者诊疗,唐铁雷还带领科室团队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科室诊疗水平稳步提升,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党徽映初心:“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医者本色
在索烈娥的记忆里,有一个细节让她始终难忘:唐铁雷主任和张丽芳副主任医师的胸前,总是佩戴着鲜红的党徽。“他们说,党徽代表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份“初心”,体现在唐铁雷亲自主刀为患者手术时的专注,体现在他一次次放弃休息时间为患者谈心开导的耐心;这份“使命”,藏在张丽芳每天提前到岗的身影里,藏在她深夜回复患者微信的文字中,藏在科室团队成员们日复一日的细致护理上。“他们不厌其烦地付出,把身心都放在患者身上,这样的医生,值得我们记一辈子。”索烈娥说。
如今,在宝鸡市中医医院东院区乳腺甲状腺科,唐铁雷、张丽芳与科室团队,仍在以“仁心”护“民心”,以“医术”筑“健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好医生”的内涵,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患者心中最温暖的“生命守护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