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心然
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驻马店分公司
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些国企仍存在政工工作与党建“两张皮”现象,其思想引领和资源调配难以适配高质量发展要求。因此,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既是强化国企政治属性的根本要求,还是凝聚职工力量、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核心。本文基于国企改革实践,研究思想、机制和载体实践路径,为提升国企治理效能以及筑牢发展根基提供实践参考。
一、党建思想引领,建强政工思想体系
需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政工工作的核心内容。通过统一理论学习主线,国企改革发展方针思想贯穿政工思想教育的各个环节,克服思想上“脱节”问题,使政工工作能够紧紧地服务于国企政治属性,为生产经营服务大局,并以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传播,打牢职工的认同基础,形成改革发展力量。
例如,某国有制造国有企业把“第一议题”学习和政工思想宣讲相结合,每个月举办“党员干部走上台”活动,解读党的方针、结合企业技改升级、市场开发等实际任务,明确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根据青年职工思想特征,采用党建故事+岗位实践方式开展教育,不仅加强党建思想引导,也使政工工作更加贴近职工、更加贴近实际,从而使职工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制度机制协同,打通政工党建融合壁垒
要破除政工和党建“两张皮”现象,必须依靠制度机制。目前,部分国企由于权责划分不清,工作流程脱节,致使党建引领难以落地,政工服务缺乏指导。需要在责任、流程和考核三层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党委在融合工作的统一领导,把政工的思想引导和职工服务等职能都列入党建责任体系,同步制定工作规划,共享工作资源,把融合由“软要求”变成“硬约束”。
例如,有些国企已摸索出有效模式。某国企制定《政工与党建融合工作权责清单》,规定党委办公室统筹协调、党建部门负责政治引领、政工部门关注职工思想落地,每月都要举行联合推进会。同时,将政工的思想动态分析和矛盾化解成效,也列入党建考核指标,没有达到要求的党支部就不能参加评优,真正打破了融合壁垒。
三、实践载体创新,打造政工党建融合平台
实践载体则是实现政工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有形抓手”,单一固化的载体容易使融合成为走过场。要紧密围绕国企生产经营和职工服务等实际场景设计载体,把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和政工的思想疏导、权益保障相结合,使融合由“会议部署”向“一线实践”逐渐延伸,真正激发基层活力。
例如,某国企建立“党建+政工+服务窗口”的平台,在各收费站设置“党员示范岗”,由政工人员和党员一起开展服务培训,及时听取司乘反馈和职工的意见。以“职工技能竞赛”为载体,由党建部门牵头,政工部门负责赛前思想动员和赛后鼓励,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也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