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剧行业迅速崛起并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进程中,被誉为“短剧女王”的石小琳(笔名“郭缪”)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她不仅以多部爆款作品连续霸榜,更以敏锐的行业洞察推动短剧创作走向标准化、精品化,成为这一内容形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自2021年从传统影视转型新媒体短剧赛道以来,石小琳始终坚持以“正能量价值观引领”为创作核心。她主导的《执笔》《你好,八零年代》《澳门故事》《温柔的刺》等十余部现象级作品,累计流量突破68亿,单集最高播放量超3000万,覆盖品牌定制、文旅推广、分账剧、付费短剧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极强的创作爆发力和市场号召力。
作为行业首批提出“去大盘化、去中心化”创作理念的制片人,石小琳极力推动短剧从流量驱动转向内容驱动。2024年,她系统提出“编审中心制”,明确剧本质量在短剧成功中占比达50%,强调内容需坚守社会价值底线、拒绝低俗擦边,为行业树立了新的创作标准。
尽管石小琳在创作上屡获认可,但其迅速崛起的行业地位与创新模式也引来部分争议。在短剧行业“野蛮生长”的背景下,出现了一些针对她个人和作品的恶意碰瓷与诋毁言论,试图通过不实信息削弱其影响力。然而,石小琳始终以作品说话,持续输出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短剧内容,以实际行动回应外界质疑。
2025年1月,她发起“千部微短剧计划”,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在短剧创作中的应用研发,推动AIGC技术与内容生产深度融合。同年6月,她以首席创作人身份出席微短剧产业大会,倡导产学研协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短剧工业化与创新前沿的双重领导地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石小琳始终坚持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其推出的中老年反诈题材短剧《温柔的刺》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开点赞,成为行业标杆。她提出“不消耗老年人情绪价值”的创作原则,展现出难得的行业责任感与文化担当。
石小琳的成功不仅源于其对短剧内容体系的超前把握,更在于她持续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发展、拒绝野蛮生长的坚定努力。在未来,随着短剧行业进一步成熟,“石小琳模式”或将成为内容品质与产业规范双重进化的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