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主编曾永浩发布会现场介绍书
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领域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全书系统梳理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以 “需求诊断 — 技术匹配 — 长效运营” 三大核心环节为脉络,构建起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帮扶体系,为各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的参考依据。
联合主编曾永浩
发布会现场,本书联合主编、浙江省大地生态景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永浩详细介绍成书核心价值。他指出,该书定位为乡村振兴 “工具书”,聚焦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乡村” 关键议题,内容涵盖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两大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深入剖析智慧农业、数字治理、产业融合、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创新逻辑;案例部分则精选全国 12 个省、30 多个帮扶村的实践样本,包括浙江安吉鲁家村数字化农业建设、山西吕梁狮子洼村数智帮扶模式、贵州遵义花茂村 “乡村都市化” 探索等典型案例,为基层干部、研究人员及社会组织提供了鲜活的实践参照。
联合主编唐恒
多位行业权威人士在会上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本书联合主编、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执行会长唐恒,重点分享书中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强调技术创新对县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支撑作用。中国镇长论坛组委会陈建主任则从基层工作视角出发,认为该书为乡镇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可借鉴、可落地的方法工具,其提出的跨区域协作机制,能有效破解基层技术人才短缺、资源分配不均等现实难题,对乡镇层面开展科技创新帮扶工作具有直接指导价值。
专家点评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鸣教授指出,该书全面阐述了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驱动力,为乡村开辟了 “符合现代化要求且保留乡土特色” 的新发展路径。他特别强调,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本书系统回应了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应用、资源对接与长效机制等核心问题,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与基层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则肯定了该书的调研深度,认为其构建的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生动展现了数字技术、智能装备、生态创新在激活乡村潜能、推动产业升级中的巨大作用,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
此外,来自广东省物流协会、广东省电脑商会、广州新城建筑设计院、众智库等单位的与会专家纷纷表示,该书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解读,更是对新时期科技兴农实践的系统总结,其提出的 “科技赋能三环节” 模型、跨区域协作机制及绿色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实现 “更高标准” 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样板,兼具时代性、实用性与前瞻性。
作为我国 “十四五” 时期乡村振兴工作的宝贵智慧结晶,《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帮扶协作理论与实践指南》的出版,标志着我国乡村振兴事业在科技创新与理论建构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未来,该书将为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广泛智力支持,助力破解乡村发展难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全体嘉宾合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