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骄阳似火的盛夏时节,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会理古城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紧扣传承与创新古城文化的主题,通过多元实践,为这座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会理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两千余年的厚重历史,其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非凡。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建县以来,会理历经岁月变迁,始终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要地与经济枢纽,素有 “川滇锁钥” 的美誉。古城内,从元代、明代、清代到近代的建筑星罗棋布,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建筑风貌,构成了 “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核心的 “四街、三关、二十三巷” 棋盘式格局,彰显出井然有序的规划布局。
实践团队一抵达会理古城,便马不停蹄地投身于紧张的工作当中。在文化传承与宣传方面,成员们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古城的每一条幽深街巷。他们仔细考察明清建筑的精妙构造,挖掘传统民俗背后的动人故事,探寻特色手工艺的传承脉络。为获取一手资料,团队成员们不辞辛劳,与当地居民亲切交谈,倾听他们口中代代相传的古城轶事.
在社会调研环节,实践队员围绕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两大关键主题展开深入探究。为全面了解古城旅游现状,成员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涵盖旅游基础设施满意度、旅游产品丰富度、游客体验感受等多个维度,在古城各个景点广泛发放。同时,他们与游客、旅游从业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认真倾听各方声音。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古城旅游发展现状,并探寻发展建议。在文化保护调研中,成员们穿梭于古城的古建筑间,仔细查看建筑的墙体、梁柱,并记录下调研的情况,助力古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们而言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历练。在实践中,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他们学会了思考、协作与应对,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古城居民的深度交流,他们深刻领悟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团队负责人感慨道:“能为会理古城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深感自豪。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古城动态,通过更多方式助力古城文化传播,让更多人领略它的迷人魅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