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重走东进路:新四军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红色寻访调研团”部分成员走进江苏溧阳,实地探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这座由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群改建而成的纪念馆,静静回溯着1939至1940年间的烽火岁月——陈毅、粟裕等将领曾在此运筹帷幄,率部挥师东进,为苏南乃至华中抗战大局筑牢根基。队员们踏着旧址的砖石前行,在斑驳的痕迹里,细细感受烽火中淬炼的铁军精神。
一、挥师东进,剑指苏北:战略抉择的智慧之光
调研首先聚焦新四军东进苏北的宏大战略。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溧阳水西村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面对敌顽夹击的复杂局面,指挥部坚决执行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展馆内详实的史料,清晰勾勒出这一关键抉择的分量:东进苏北,是跳出狭小地带、开辟广阔抗日战场、连接华北八路军的战略壮举。
队员们在一幅描述塘马战斗场景的展板前长久驻足。1941年11月28日,为掩护苏南党政军机关及后方人员转移,新四军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率部在溧阳塘马村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这场悲壮的战斗虽付出重大牺牲,却成功阻滞敌军,保障了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彰显了新四军将士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二、南方八省抗战支点:政治建军的坚实根基
纪念馆第二部分,生动展现了水西村作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重要指挥枢纽的地位。在此,新四军不仅指挥军事斗争,还大力推进部队的全面建设,尤其注重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展板上的图文资料,详细展示了陈毅等领导人如何在此加强部队党的建设、开展思想教育以及深入群众工作,让那段历史鲜活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队员们仔细观看一组反映陈毅等人深入基层、健全政治工作制度的珍贵历史照片。正是在水西村期间,江南指挥部颁布了一系列加强政治工作的条例和指示,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部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障,使新四军真正成为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一面展板吸引了全体成员的目光,那是陈毅元帅与根据地军民亲切合影的珍贵画面。画面中流露出的融融暖意,正是新四军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新四军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帮助群众生产、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至理名言。
三、廉洁奉公: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纪念馆内特设的廉政教育展厅,让队员们在回望历史中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灵魂洗礼。展厅系统梳理了新四军从建军之初就高度重视廉洁建设的优良传统。团队成员在此凝神观看,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崇高品格和廉洁思想。
最令队员们动容的是“领导廉语”展区。展板上,粟裕“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虽赴汤蹈火,皆所不辞”的警世名言格外醒目。粟裕大将一生清廉、居功不傲的事迹,以及新四军严明的财经制度和纪律规定,无不体现着这支人民军队清正廉洁的底色与一心为民的初心。
四、结语:烽火淬炼的精神火炬照亮青春征程
夕阳为纪念馆的青砖黛瓦镀上金辉,调研行程接近尾声。在纪念馆前,团队成员分享着沉甸甸的收获。“东进苏北的战略决策,是胸怀全局、敢于担当的生动体现。”一位队员感慨,“它告诉我们,在复杂局面下,必须把握大势,勇于开辟新局,这对我们规划未来人生道路同样重要。”另一位同学则对廉政教育深有感触:“新四军能在艰苦卓绝中发展壮大,清正廉洁的作风是凝聚人心、赢得信任的关键基石,这应当是我们青年一代立身处世的根本遵循。”
此次调研的时光印记,让队员们触摸到铁军精神的滚烫内核——那是在民族危亡中挺起的忠诚脊梁,在鱼水情深里滋养的为民初心,在严明纪律下锻造的清廉风骨,在战略抉择时闪耀的智慧光芒。这穿越烽火的精神火炬,必将照亮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征程。调研团成员誓言,要将铁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信仰的锋芒在青春的淬炼中愈发闪亮,以担当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让水西村的红色基因在强国建设的壮阔实践中永续传承,熠熠生辉。
文案|张慧莹 李苏文
责任编辑:kj015
9月2日9时,四川德阳东方电机重跨厂房内,一个直径近4米、重122吨的巨型球阀即将踏上征途球阀设备出发前的吊装同一时刻,10公里外的东方汽轮机厂房内,全球单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