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有这么一家公司。
7月底,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制药分行业榜单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药白云山母公司)。这也是广药连续三年入选制药分行业榜单,位居第14位,仅次于葛兰素史克集团;
在中药上市企业中,它的营收遥遥领先,今年上半年就达到了418.35亿元,左手“金戈”,右手“王老吉”,旗下拥有13家中华老字号,妥妥的躺在金山上;
它就是广药白云山(600332.SH,00874.HK)。
公司位于广州生物岛的新总部大楼
截至8月25日,公司市值不到450亿元,而与其并称为“中药三剑客”的片仔癀、云南白药市值早已上千亿。
被低估,是以下火出名的广药白云山最上火的事。
如何解决实力与市值的不匹配?这也成了广药白云山的一道必答题。
而在中报背后,令人欣喜的是,广药白云山已经走在悄然焕新的路上。
01
科研创新是核心
当前,研发创新被置于广药白云山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今年4月,白云山母公司广药集团启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生物医药中心公共转化平台建设工作,围绕“细胞基因治疗”“AI+制药”等领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与此同时,广药还与东江实验室、厦门稀土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厦门稀土研究所项目平台公司合资成立了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医药有限公司,布局核药产业领域。
半年报显示,白云山已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重点布局经典名方开发、中药配方颗粒等赛道。尽管短期研发投入增加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但管理层明确表示“将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营收的5%以上”。
上半年,公司共获得药品注册相关批件15项,荣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级协会学会奖5项、日内瓦发明展金奖1项;新增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1个、省级资质1家。已初见成效。
不仅如此,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14.985亿元参与设立广州广药基金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广药基金二期”)。该基金直接或间接用于开展生物医药领域股权投资。
广药白云山生产车间
广药集团兼广药白云山董事长李小军从上任以来一直在马不停蹄地拜访,包括钟南山、徐涛等院士团队。广药集团总经理陈杰辉也密集带队调研了20多家药企同行,覆盖从传统药企向创新药企转型成功的知名企业、创新药领先企业和AI制药领先企业。
笔者还从内部人士口中了解到,目前正值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阶段,广药白云山正在重新梳理原有科研管线,积极布局未来管线,早年布局的多个新药研发项目也将会在未来几年陆续有产出。
但这份主动求变的布局,尚未完全被市场清晰感知。许多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仍停留在凉茶和传统中成药生产商阶段,忽视了生物药、创新中药等成长性业务的发展潜力。
未来,一旦公司能有效向市场传递“传统中药+创新生物药+大健康”三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公司的想象空间也将被打开。
02
AI+转型是必然
另一个让市场有所期待的是公司上半年大刀阔斧的转型。
拥有纪检、财税管理背景的李小军,在履新后迅速推动组织架构调整,通过专业化运营提升效率。同时,公司启动“瘦身计划”,拟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医药主业。
在销售端,公司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王老吉凉茶通过直播电商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23%;大商业板块则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达成战略合作,拓展线上处方药销售。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17.48%,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第二季度,已经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多家医药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明显。
王老吉最新升级品牌
更多的积极信号同样隐藏在中报中。
“二季度恢复增长了,王老吉恢复增长了。金戈之后又出来了铁马、超级玛力形成男科三剑客,品牌护城河杠杠的。AI智能制造、智能物流、AI赋能创新,转型升级精彩纷呈。现在的白云山绝对是困境反转的首选标的之一。”不少长期坚守公司股票的投资者信心十足。
令人期待的是广药与华为两大巨头的跨界合作,在业内人士看来,有了华为的外脑,广药白云山将从中医药种植、流通、采购,到营销生产乃至管理全链条引入数字化和AI技术,由此加速驶上“AI+生物医药”快车道。
而华为概念,一向是资本市场的热点。无论是估值还是效率,都值得期待。在全场景拥抱AI的当下,广药白云山并不落后。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旗下白云山中一奇星建成智能化数控生产车间,深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实现生产线设备产能提高了150%,人力成本降低74%,人均效率提高300%。
03
估值重构在路上
提到广药白云山,一个经常被人提及的词就是低估。
在上证综指突破3800点,成交持续站上2万亿元的牛市中,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估值优势。
为何连东鹏特饮的市值都能超过千亿,有着与它营收差距不大的王老吉和“金戈”在内的白云山却不足500亿?
在笔者看来,当前市值与其产业地位严重不匹配,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同业可比企业,这种估值差距源于多重结构性因素。
总结起来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资产证券化不充分。
生物药、老字号品牌等优质资产尚未实现独立资本运作。对比云南白药通过混改引入战投、东鹏特饮聚焦能量饮料独立上市,广药白云山的资产价值释放不足。突破千亿魔咒的关键在于盈利重构、价值释放、预期重塑三者的协同推进。
也就是说未来,要重点做好集团内的资产重组与分拆上市,加强战略并购和生态布局。用全新的逻辑给自己新的估值空间。事实上,这一步已经开始,广药白云山已经聘请外部“智脑”波士顿咨询团队制定“十五五”战略规划,开始系统性改革。
例如可以实施“归核化+分拆”组合策略:将分散的医药制造资产整合至白云山平台,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分拆高增长业务独立上市(科创板),推动部分平台港股上市。笔者注意到,今年5月,公司旗下广州医药已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而托管的康美药业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题材和故事,在刮骨疗伤后,如何让曾经的千亿股继续焕发新生,同样值得期待。
我们注意到,近期,广药白云山已经开始重视对外沟通,除了做好市值管理制度的日常工作外,还开始多元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对外传播维度,包括邀请媒体走进上市公司,这不仅仅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必然,也是资本市场对外的焕新。
广州医药智慧物流中心AGV(自动导引车)
对国企而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激励政策。
受限多重因素影响,改革之路往往充满挑战。然而,若能在激励体系中精准拿捏短期激励与长期发展的平衡,同时通过持续完善股东回报体系筑牢市场信心根基,便能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价值成长注入更持久的澎湃动能!
这种兼顾稳健性与灵活性的改革探索,既是国企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价值与责任协同发展的关键路径。
毕竟,世界500强不应只是规模标杆,更应是价值标杆。
04
长路虽远,步履不停
实话说,医药企业的科创转型,是一条“长路”。
典型的是,创新药研发在国际上一直有“三个10”的说法: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0%。很多药企的产品线,可能耗费数年、投入巨量研发费用,但到头来依旧难逃“打水漂”的命运。
但这又是一条“必经之路”:没有科技创新,未来步履维艰。纵观全球医药巨头,几乎都是创新变革的受益者。这一点,以广药白云山为代表的医药龙头,早就看到并做出行动。
笔者这次探访了广药总部、王老吉大健康总部、白云山汉方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以及王老吉南沙智能化生产基地等一线场景,做了大量调研笔记。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这家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开辟出一条新路!
新质化创新、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开拓、资本化运作和现代化管理,只是其迈出的第一步。对于投资者而言,此刻需要的不仅是耐心,更是穿透财报数字的战略眼光。
更多的探索和硕果还在路上,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全景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