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帧画面都是文化记忆点!”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统筹策划,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与辽宁省博物馆联合出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统筹运营,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运营,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情境剧《古色·国宝辽宁》在泉州大剧院首演圆满落幕!
文物与艺术共舞
创新形式活化文物
情境剧《古色·国宝辽宁》的核心主题是以国宝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起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作品通过选取辽博17件国宝文物,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特别通过“小龙”这一形象设计,展现了红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剧目创新采用“博物馆奇妙夜”式时空穿梭结构,以青年逛展人“墨轩”与文物导引“小龙”的互动为线索,通过舞蹈、器乐、情境表演等多元艺术形式,让文物从展柜“跃”上舞台。
台上精彩演绎,台下座无虚席。演出过程中,观众为演员的精彩表演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签售展台围满了热情交流的观众,有观众表示“演出既精致又震撼,团队远道而来,还想再看!”
精选馆藏珍宝
跨越时空“集中亮相”
情境剧《古色·国宝辽宁》从辽宁省博物馆丰富多元的馆藏中精心遴选出17件文物作品,这些文物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放眼世界,他们是独一无二的,从新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从书法、书画到器物、壁画,它们皆是精品中的翘楚,每一件都蕴含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有些文物更是被列为不允许出境的国宝级文物,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由于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部分文物需要“休眠”以得到妥善保存,而且受限于展览空间和条件,所有文物不可能同时展出,这使得许多观众难以有机会一睹它们的全貌。
《古色·国宝辽宁》突破了这些限制,通过创新的舞台表现形式,让这些文物在剧中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观众无需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就能在同一舞台上欣赏到如此众多珍贵文物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大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泉州站演出前,演出团组于泉州大剧院举办了精彩的剧目分享会,与观众共同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同领略国宝背后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周青青,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主席、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团长吕萌,泉州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巧瑜,泉州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许琼芸,《古色·国宝辽宁》执行编导 李月,《古色·国宝辽宁》演员李博出席活动。活动分为上下半场,首先由辽宁歌舞团团长吕萌,执行编导李月以及主要演员李博为在场观众们揭晓关于这部匠心之作背后的故事,剖析演出的创作历程与深刻内涵。下半场,演员演绎剧中精彩片段,带着全场观众互动学习,前来分享会的许多观众都是慕名而来的舞蹈爱好者,现场的舞蹈交流更丰富了他们对演出的认识和体验。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舞蹈家协会主席、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团长吕萌接受采访时表示:“很荣幸能够跟随这部作品走进千年古城泉州,泉州这座城市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此次交流也给予了我们许多创作灵感。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动”起来,一直是我们创作这部剧的初衷。我们希望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当大家看到这些国宝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时,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