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在灯光落下的一瞬间响起。
8 月 11 日,北京的夜色刚刚褪去暑气,CCTV-17 千人演播厅内,舞台中央站着一个挺拔的身影——施傲。此刻,他的目光透过灯光,望向台下熟悉而又陌生的观众。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站在聚光灯下,却是第一次因为“教育”二字而被全国记住。奖杯沉甸甸的,他握得很紧。大屏幕播放着短片:教室里的他,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清晰的轨迹,讲台下的学生聚精会神,偶尔露出会心的笑。
很少有人知道,眼前这位“二师兄讲数学”创始人,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被保送硕士。硕士毕业时,他拿到了一份令无数人羡慕的机会——赴英国读博的全额奖学金。朋友都以为他会远走,却没想到他收拾行囊,选择留在国内,回到那间不大的教室。
“成绩差,不代表不聪明。”这是他挂在嘴边的话。11年的中高考数学教学,他见过太多被贴上“没天赋”标签的孩子。广东的一名男生,就是其中之一。高一开学考数学 58 分,几乎被老师劝退理科。施傲没有立刻增加题量,而是帮他重构学习路径:先保住送分题,再集中突破高频题型,最后攻坚压轴题。三个多月后,这名男生的数学涨到 106 分,排名提升了两百多名。那一天,他笑着对施傲说:“老师,我可能真行。”
这种改变,并不是施傲一个人的力量。2022 年,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把课堂搬到了线上,创立了“二师兄讲数学”。三年间,他们在抖音、B站制作了上千条免费教学视频和十多门体系化数理化课程,全网粉丝突破 80 万,超过 2 万名学生直接受益。
刘少文 老师,高考700分,河北省全省第三,清华大学本科,他的物理逻辑缜密,讲课时爱用身边的小物件做实验,让复杂定律变得生动;
杜昊 老师,数学领域的实力派,拥有上海交通大学与香港大学双学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硕士学位,曾在硅谷工作多年,把国际化思维引入数学课堂;
胡代忠 老师,化学学科骨干,用实验和故事让学生在好奇中爱上化学。
颁奖典礼上,这些名字没有被逐一念出,但他们的努力和课堂片段,被一帧帧剪进视频,与施傲的形象并列——这是一支教师团队的集体荣誉。
施傲的讲台,永远留有一半空间给学生的思考。他不追求课堂上的绝对安静,而是鼓励学生提问、争论,甚至质疑。“会学,比分数更重要。”这是他的信念。
当晚,颁奖盛典以“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为主题,在访谈、短片和表演之间,传递着对教育者的敬意。施傲的发言很短:“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孩子,因为我们的存在,看见自己的可能性。”
灯光暗下,掌声还在回荡。有人说,那掌声像是在为他,也像是在为所有和他一样,把青春献给讲台、用一生守护学生的教育者们。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