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隆重召开。该《指南》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近年来有关房颤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经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组织编撰形成,对进一步提升房颤科学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房颤管理中的价值日渐凸显。基于基础机制、循证医学积累的充分证据,该版《指南》对参松养心胶囊在房颤中的应用也给出了明确推荐。本文就新版《指南》的更新亮点、参松养心胶囊在新版《指南》中的推荐内容及其在房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展开阐述。
房颤治疗迈向新时代,
参松养心维持窦律获最新指南推荐
我国心律失常患者众多,其中房颤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类型,患者数量已超千万,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高风险病种。房颤若未及时治疗,易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术后仍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同时,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术后的应用也面临显著局限,药物副作用较明显(如存在致心律失常风险)。对于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在此背景下,《指南》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该版《指南》凝聚了67位领域专家的意见,完成了从过去七版“专家共识/建议”到首部正式“管理指南”的历史性升级,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指南》在吸纳最新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彰显了中国特色,对于各层级医院开展临床工作都有具体的指导意义,相信随着《指南》的实践和推广,我国房颤防治将迈向系统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房颤防治管理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王景峰教授
吴立群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解读指南要点指出,《指南》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以“成果荟萃”方式整合近五年国内外最新循证与实践;构建覆盖“一级预防—急性救治—长期随访”的全程管理路径;突出“共管与共病”理念,通过多学科协作、不同等级医院联动、社会人群与医护人员联动以及政府与全民联动,实现共病综合管理;同时坚持“一般与特殊”原则,既提供规范化共性策略,又强调个性化精准管理。《指南》涵盖了12大核心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及危害、筛查及预防、心室率控制、急性房颤的治疗、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管理等。同时,本次《指南》的另一特色是基于前期RCT研究的结果,对以参松养心胶囊为代表的中成药进行了明确推荐,这对于房颤的窦律维持和手术以后的预后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黄从新教授
《指南》对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在房颤中的临床应用的具体表述如下:
房颤患者药物控制心室率推荐建议:对于阵发性房颤,可单独使用中药参松养心胶囊维持窦律,也可与传统AAD联合使用(Ⅱa,B)。
“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章节指出,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长期使用可能会降低有效性,当一种AAD不能减少房颤复发时,使用其他类别AAD可能有效。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或以上AAD,但联用一些中药制剂(如参松养心胶囊)可以增加有效性。该章节推荐中药制剂:参松养心胶囊可用于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维持,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发生频次),改善患者QoL,延缓首次发生房颤/房扑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随访处理方面,新近的研究提示,经导管消融持续性房颤,AAD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
高级别循证铸就实践突破,
数十载沉淀赢得国际认可
指南的推荐源于参松养心坚实的循证基础,其是我国首个开展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研究的创新中药,多年来在心律失常领域已开展六项循证医学研究。
大型多中心、双盲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SS-CAT),是我国医学界开展的首例中药抗心律失常高级别的循证医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器质性室早疗效优于美西律,治疗非器质性室早疗效优于安慰剂;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总有效率62.3%),且在症状改善方面更优;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提高心室率7.15次/分。此外,参松养心治疗心衰伴室早和窦缓伴室早的研究表明,参松养心在显著降低室早次数的同时,还能提高缓慢心率,同时改善心功能。
为进一步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影响,2019年,由黄鹤教授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研究)在我国启动。1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胶囊组提高了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7.8%,降低复发风险达40.0%。SS-AFRF研究成果于2024年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为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世界难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实现中医药在房颤防治领域的重大突破。
上述研究证实,参松养心是目前该领域唯一兼具“治疗快速性房颤+提高缓慢性心率”的中药,解决传统抗心律失常药“治快致慢”的临床难题。基于充分的循证证据,参松养心胶囊已被列入《心律失常合理用药指南》等12部权威指南/共识推荐,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
理论创新,优势显著,
参松养心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参松养心胶囊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治疗心律失常的创新中药,具有“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的作用优势。基础研究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包括降低室早负荷,改善心脏微循环,提高传导功能,阻滞多离子通道和调节非离子通道,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以及抑制心肌重塑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快慢兼治多种心律失常。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疗效对标西药,维持窦律的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二是全病程适用,在治疗室性早搏、阵发性房颤以及持续性房颤症状改善方面均可发挥优势。
上市二十余年来,参松养心胶囊始终聚焦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需求,凭借稳定的疗效与安全性,成为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代表性中成药,年惠及超千万心律失常患者。新版《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参松养心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场景:维持窦律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使用;同时,还可用于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长期管理,以降低房颤复发风险。推荐标准剂量为每次4粒,每日3次,持续用药1年。
随着未来参松养心胶囊在房性心律失常、消融术后房颤等领域持续深化研究,其有望覆盖不同类型房颤的完整证据链,进一步拓展其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临床价值。随着指南的升级,中医药正式跻身房颤标准化治疗的主流阵营,并以此为基础,有望向全球心律失常领域输送一条融合中西、独具中国特色的“整合调节”新路径。
小结
参松养心胶囊凭借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广泛的指南共识推荐,已成为房颤药物治疗中的重要选择。此次参松养心胶囊获最新《指南》推荐,不仅为房颤诊疗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手段,也标志着中医药在房颤标准化治疗领域赢得进一步的认可。随着研究的开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参松养心胶囊正有力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望惠及更多患者。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