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安派科、安派科生物、安派科俞昌博士、安派科多癌症检测、俞昌博士泛癌种筛查、多癌症筛查
近日,中国癌症早筛领域迎来重大里程碑——中国自主研发的安派科生物癌症区分分析技术(CDA)正式写入国家癌症中心牵头制定的《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多癌种联合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并发表于中华医学会旗下权威期刊《中华肿瘤杂志》。这份由陈万青教授等50多名全国顶尖专家联合制定的共识,代表着中国癌症早筛领域的最高指导标准。值得注意的是,CDA技术作为唯一基于生物物理特性的多癌筛查方法,与传统液体活检技术并列获得推荐,充分彰显了其创新价值和技术优势。
「01」
指南解读:多癌筛查新时代来临
《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多癌种联合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系统阐述了当前癌症早筛技术的最新发展。共识明确指出,在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的背景下,筛查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手段,然而传统单癌筛查方法存在侵入性强、准确性低、依从性差等诸多局限。
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多癌种早期检测(MCED),通过检测血液等体液中的细胞游离DNA、细胞游离RNA、蛋白质和代谢物等标志物,实现了无创、高效的多癌种联合早期检测,显著拓展了可筛查癌种范围及筛查人群覆盖率,展现出改善当前癌症筛查策略的巨大潜力。共识特别强调,随着技术发展,多组学联合检测将成为未来趋势,系统梳理了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MCED进展、标志物选择与检测技术、癌种选择、研究设计与临床效用评估以及实施路径等内容,旨在为MCED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推动恶性肿瘤筛查策略的持续优化。其中,CDA技术正是这一领域的创新代表。
专家共识分享
专家共识分享
「02」
技术亮点:CDA的创新突破
在共识中,专家组明确认可了中国自主创新的CDA技术作为“不依赖标志物检测的新兴技术”在多癌种早期筛查的可行性。作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创技术,CDA的成功入选标志着我国在癌症早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关键跨越。这项创新技术通过检测血液微环境的生物物理特性的变化,可一次性实现近30种癌症的风险评估。共识重点引用了安派科生物多年19,141例大样本量多癌症随访研究数据,结果显示:采用CDA技术筛查,当入组样本规格化时,在随访中确诊的癌症患者中91.4%来自于CDA预测的高危人群,7.5%出自中危人群,仅1.1%出自低危人群,展现出卓越的预警能力。同时,确诊的癌前病变和良性肿瘤达到30种,且确诊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恶性肿瘤患者人数,表明了CDA技术在多癌种早期筛查的可行性。
此外,共识中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在多癌筛查领域内的重要性。而安派科生物通过自主研发的具有特色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创新生物物理微环境检测和AI算法正契合这一需求。不仅实现了检测成本的革命性降低,更使技术得以在数据迭代中不断完善,这些特性使CDA技术成为多癌筛查领域的重要突破。
专家共识分享
此次共识的制定汇集了我国肿瘤防治领域的顶级智慧,而中国自主首创的CDA技术入选国家权威指南,不仅是中国原创科技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成果展现。
站在新的起点上,安派科生物将继续深化自主创新体系,以科技力量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附:参与专家及单位(更多内容可关注安派科生物公众号)
陈万青 陈可欣 贺宇彤 贾卫华 刘芝华 马红霞 缪小平 潘凯枫 吴晨 夏昌发 许永杰 邢金良
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多癌种联合筛查专家共识制定工作组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北京100021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防治办公室,石家庄050011
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510050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南京211166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武汉430071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消化系肿瘤整合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恶性肿瘤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