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红魂铸基·电启新程”实践队于7月24日前往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系统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原为清末民初保定育德中学旧址。1917年,蔡元培、李石曾等在此创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策源地。纪念馆由“序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活”“运动的历史意义”“保定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等五大展区组成,通过500余幅历史照片、200余件珍贵文物及大量雕塑、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生动再现了一代先进青年为追求真理、救亡图存而负笈海外的壮阔历程。
步入展馆,实践队员在讲解员引导下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文物史料展览”的300米展线展开参观。展厅中,1918年“保定留法工艺学校”木质校牌、首批学员赴法前合影的巨幅照片、当年学生手写的法文讲义和勤工俭学日记等300余件实物原件,生动还原了“勤于做工、俭以求学”的真实场景。队员们驻足按1:1复原的车钳工实习车间里,大家仿佛置身1920年在法国工厂轮班劳动的现场。
站在纪念馆的展厅中,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使命感交织。那些年轻学子在异国他乡的坚韧与执着,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更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技术知识,更是救亡图存的信念与革命火种。一名队员感叹道:“原来教科书里的‘勤工俭学’四个字,背后是如此滚烫的青春。”留法青年们不仅带回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工业技术,更带回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阔视野。这种敢为人先的魄力,恰是今日电力学子亟需赓续的红色基因。
此次实践让每一位队员意识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仅是一次求学之旅,更是一场信仰播种、理想启航的“青春远征”。今天的和平与繁荣离不开百年前那群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青年,离不开他们勇敢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队员们纷纷表示,要把参观感悟化为奋进动力,把“点亮万家灯火”的专业使命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结合起来,让先辈播下的火种在祖国大地持续闪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