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西鹰潭的张先生两年前确诊胃癌,经过系统化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却意外遭遇"泪流不止"的困扰。起初右眼轻微溢泪未引起重视,但随着症状加重,常规泪道冲洗治疗无效,最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通过高难度泪道重建手术获得根治。该案例罕见揭示了化疗药物对泪道系统的隐匿性损伤,主刀专家朱加贵主任的创新术式为同类患者提供了治疗新范式。
化疗后溢泪:被忽视的药物副作用
2023年5月,张先生在胃癌术后接受了相关化疗方案。"化疗后三个月就发现右眼常无故流泪,以为是抵抗力下降引起的结膜炎。"张先生回忆道。当地医院多次泪道冲洗收效甚微,至2025年初已发展为持续性溢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会干扰正常上皮细胞代谢。"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泪道病专科主任朱加贵解释,泪小管内壁的黏膜上皮对细胞毒性药物尤为敏感,长期化疗可能导致黏膜纤维化,造成永久性管道狭窄。临床上,有小部分化疗患者会出现泪道阻塞,但多数被误诊为普通炎症。
毫米级通道重建:突破传统手术禁区
经检查,朱加贵团队发现张先生右眼上下泪小管中段出现完全性闭锁。"这类病变位于泪道系统的'咽喉要道'。"朱加贵形容,泪小管直径仅0.5-1mm,比鼻泪管狭窄数倍,传统激光疏通易导致二次瘢痕,而开放式切除手术会破坏眼睑结构稳定性,并且容易复发,上泪道阻塞对泪道医师来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朱加贵主任及其专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结膜囊泪囊吻合术”:考虑到患者左眼只有下泪小管阻塞,鼻泪管通畅,CT检查右眼泪囊鼻泪管无明显异常;手术利用结膜囊和泪囊吻合,避开阻塞的泪小管,重建泪道。朱加贵形象地比喻道:“这相当于为眼泪搭建了一条‘高架桥’。”他进一步解释,该技术需在显微镜下进行毫米级的吻合,以确保新通道具备正常的生理引流功能。术后一周复查时,张先生的溢泪问题已完全消失,手术恢复情况良好。张先生感慨道:“整个人都轻松多了,再也不用受眼泪的困扰了。”谈及手术后的变化,张先生难掩喜悦之情,之前一直令他尴尬的流泪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
朱加贵提醒:接受含抗代谢类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若出现持续溢泪、眼睑湿疹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专科医院进行泪道功能评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