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7月18日,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青年携技入乡野,数字田园焕新生”实践团深入阿克苏地区儿童福利院,开展科创启蒙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农科设备演示、简易编程学习、3D创意建模三大模块,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互动课堂,着力弥合边疆儿童的数字鸿沟,为乡村振兴培育未来科技新苗。
数字农场:科技灌溉疆童心田
福利院大棚旁,实践团搭建起一座“微型数字农场”。志愿者引导孩子们亲手安装数据采集盒。“温度、湿度等数据怎样‘告诉’大棚自动浇水?”随着志愿者轻点鼠标,实时跳动的监测数据与程序运作跃然屏上,抽象的物联网概念在孩子们的目光中逐渐清晰。
图为志愿者向儿童展示监测数据
在实践团的示范下,孩子们动手触发感应器、操控设备运作,精准的指令响应让惊喜在脸庞绽放,传统灌溉智慧与现代智能控制完成代际交融。实践团还向孩子们讲解并示范操作病虫害识别小车、果穗施药装置等多项团队科创成果,鼓励孩子们使用遥控器控制机器运行,力求在具象操作中传递“科技服务民生”的理念。
图为志愿者向儿童讲解沙碱地水循环装置
编程启蒙:阈值控制具象思维
摒弃枯燥理论,编程启蒙课程从生活场景切入。志愿者引导孩子们用“if...else...”的基础逻辑编写简易温控程序。孩子们分工协作,完成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LED灯等元件的线路搭建,并接入开源硬件。当一名哈萨克族男孩把临界值改为24℃,环境阈值变化被捕捉,LED灯随即点亮。此刻,抽象的编程逻辑通过灯泡的明灭,完成了从数字指令到物理反应的震撼跨越。
图为儿童搭建元件线路
3D 筑梦:帆船启航创新征途
为让抽象设计思维变得直观,实践团将3D打印转化为儿童创意的载体。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手握鼠标,将脑海中的帆船拖拽进三维空间。通过向3D打印机导入模型,小船才在喷头下渐显扬帆雏形。负责人表示,活动旨在打破技术认知壁垒,让孩子们明白创新工具人人可掌握。
图为儿童专注等待打印帆船模型
当智能灌溉的清水浸润土地、当温控小灯被代码精准点亮、当3D小船在打印台上扬帆起航,塔里木大学学子用实践诠释了“科技普惠”的深层内涵,让边疆儿童触摸到创新脉搏,为建设数字新疆与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李诗韵 陈鹏帅)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