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植乡土情怀、匠心解码非遗,7月5日,南昌职业大学微光筑乡前往江西省于都县段屋乡上塘村,开展了万名大学生进千站志愿服务活动。实践队深入赣州市于都县段屋乡上塘村,以“非遗薪火代代传,匠心接力续华章”作为万名大学生进千站的主题,通过多维实践研学助力乡村发展,为上塘村的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学打草鞋承技艺,红色记忆入人心
上塘村是红军长征途经地,打草鞋曾是当地群众支援红军的重要方式。队员们邀请村里的老艺人到场教学,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庭院里铺开稻草、麻绳等材料。老艺人先示范搓草绳、编鞋底的基础手法,队员们围坐一圈认真观察,随后拿起材料尝试操作。起初,稻草在手中不听使唤,绳结松散易断,队员们反复请教技巧,调整力度与编织节奏。从整理草料、固定鞋头,到编织鞋身、收边成型,经过两小时的练习,一双双略显粗糙却满含心意的草鞋逐渐完成。队员们还将草鞋与红军长征故事结合,在编织过程中感悟当年军民同心的鱼水情,让红色技艺在青春手中得以传承,也让红色记忆更鲜活地扎根心中。
学客家古文传文脉,乡土文化共传承
客家古文是上塘村特色非遗文化,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民俗。队员们邀请村里的文化传承人,在村文化活动室开展客家古文学习活动。传承人先介绍客家古文的起源与发展,展示珍藏的古文手抄本,用方言朗诵经典片段,独特的韵律与生动的叙事让队员们产生浓厚兴趣。随后,传承人逐字逐句讲解古文含义,教队员们用客家方言朗读,纠正发音与语气节奏。队员们手持打印的古文文稿,跟着反复练习,从生疏到熟练,逐渐掌握朗诵技巧。此外,队员们还协助传承人整理古文资料,将口口相传的故事记录成文字,拍摄朗诵视频用于文化宣传。此次学习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客家古文的魅力,更助力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乡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活力。
清扫垃圾焕新颜,共建宜居美乡村
为改善上塘村人居环境,队员们分成 3 个小组,携带扫帚、垃圾袋、夹子等工具,对村主干道、池塘周边、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开展清扫活动。队员们分工协作,有的用扫帚清扫路面的落叶与尘土,有的用夹子捡拾草丛中的塑料瓶、塑料袋,有的则将垃圾分类装入不同垃圾袋,集中运往村口的垃圾收集点。遇到贴在墙面、电线杆上的小广告,队员们用铲子仔细铲除,再用湿抹布擦拭干净。村民们看到队员们的行动,也主动加入清扫队伍,有的拿来自家工具帮忙,有的提醒队员们注意路边的碎石。经过 3 小时的努力,村道变得整洁通畅,公共区域的垃圾被清理一空,乡村环境焕然一新。队员们还在村口张贴环保宣传海报,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大家共同维护乡村环境,助力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此次上塘村实践,南昌职业大学微光筑乡队以多元服务践行 “万名大学生进千站” 使命。队员们表示,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需求,挖掘更多乡村服务方向,让 “微光” 汇聚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力量,在基层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