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家电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产业 > 正文

鄂尔多斯市荒漠化治理中生态产业化问题与对策

鄂尔多斯市荒漠化治理中生态产业化问题与对策
2025-07-23 16:30:19 来源:今日热点网

摘要:本文围绕鄂尔多斯市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 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探讨在新发展阶段推进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资源合理利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发展等,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改革举措与发展路径。旨在为鄂尔多斯市乃至内蒙古地区在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建设产业化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一、引言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鄂尔多斯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濒临黄河,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以及内蒙古“五大任务”的推进,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将荒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产业化有机结合,成为摆在鄂尔多斯市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乎地区生态安全,更是实现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平衡

在推进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进程中,首先要解决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极易导致生态破坏的加剧。例如,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矿产开发中,既要保障荒漠化治理中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工程的用地需求,又要为后续的生态产业发展预留空间,如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等。同时,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必须严格遵循绿色开采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植被与地下水资源的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完整性。

(二)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不足

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与专业人才队伍。目前,鄂尔多斯市大力实施“科技新政”,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但可持续发展相关行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如耐旱、抗沙植物品种的选育与培育技术、荒漠化监测与预警技术、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高效节水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人才短缺问题也较为突出,既缺乏从事荒漠化防治基础研究的科研人才,也缺少能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应用技术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这严重制约了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与质量,难以满足新发展阶段的需求。

(三)产业协同与融合发展困境

生态建设产业化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如农牧业、林业、能源产业、旅游业等,但目前各产业之间的协同与融合程度较低。以农牧业与旅游业为例,虽然鄂尔多斯市拥有广袤的草原与特色农牧业资源,但在打造生态旅游产品时,未能充分将农牧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导致产业附加值不高。同时,在新能源产业与生态修复产业的融合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模式与机制,未能实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效益最大化与产业间的相互促进。

(四)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不完善

完善的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是推动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在市场机制方面,生态产品的价值评估与市场交易体系尚未健全,导致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难以充分体现。例如,碳汇交易作为生态补偿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鄂尔多斯市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交易规则、价格形成机制与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策引导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荒漠化防治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但在政策的精准性、连贯性与执行力度上仍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激发企业与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采取的行动

(一)强化资源统筹规划与管理

成立专门的资源统筹管理机构,对鄂尔多斯市的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进行全面清查与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资源分配方案。在荒漠化治理重点区域,优先保障生态用水与植被恢复用地,严格限制非生态友好型产业的进入。对于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要合理规划开发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人才培养引进

设立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重点攻克耐旱植物培育、荒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等关键技术难题。同时,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鄂尔多斯市当地高校与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鄂尔多斯市的荒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产业化事业,如提供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子女教育优惠等。

(三)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

建立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促进农牧业、林业、能源产业、旅游业等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以生态旅游为核心,整合周边的农牧业资源与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链。例如,开发鄂尔多斯特色农牧业观光旅游线路、举办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与农产品美食节等,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增加产业附加值。在新能源产业与生态修复产业融合方面,探索“新能源+生态治理”模式,如在荒漠化地区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同时,开展光伏板下的植被恢复与生态养殖项目,实现土地资源的多重利用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完善市场机制与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碳汇、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服务等生态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平台,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碳汇交易市场对接,拓展生态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专项资金,对从事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建设产业化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改革举措

(一)土地制度改革

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农牧民将荒漠化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专业的生态治理企业或合作社,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农牧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生态建设产业化项目,分享项目收益。同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流转后的土地用途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其按照生态建设规划进行开发利用,防止土地资源的滥用与破坏。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如开展生态资产抵押贷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业务,为生态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设立生态产业投资基金,由政府、企业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重点投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生态产业项目。同时,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合理分担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三)生态补偿机制改革

完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生态保护成本,制定差异化的生态补偿标准。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外,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如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付费等。建立生态补偿绩效考核机制,对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与考核,确保资金能够真正用于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发展路径

(一)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路径

以荒漠化土地改良为基础,发展特色生态农牧业。引进耐旱、耐盐碱的优良作物品种与畜牧品种,推广生态种植与养殖技术,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料使用、生态牧场建设等。打造生态农牧业品牌,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与认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延伸生态农牧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例如,利用鄂尔多斯市丰富的羊绒资源,发展高端羊绒制品加工产业,打造更多国际国内知名羊绒品牌;利用特色农产品如沙棘、枸杞等,开发保健饮品、食品与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

(二)生态能源产业发展路径

充分利用鄂尔多斯市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新能源发电基地建设,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推进新能源产业与储能技术的融合发展,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问题。例如,建设大规模的储能电站,实现新能源电力的存储与调峰调频。同时,开展新能源产业的综合利用,如利用新能源电力发展电解水制氢产业,推动氢能源在交通运输、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体系。

(三)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挖掘鄂尔多斯市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沙漠探险、草原观光、湿地休闲等旅游项目,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进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打造蒙古族民俗文化体验旅游产品、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遗址旅游产品等。加强旅游品牌宣传与推广,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将鄂尔多斯市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生态修复产业发展路径

以荒漠化防治工程为依托,发展生态修复产业。培育专业的生态修复企业,开展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矿山生态修复等业务。研发与应用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材料,提高生态修复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建立生态修复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对生态修复项目的质量监管与验收。例如,在矿山生态修复中,采用先进的土壤改良技术与植被恢复技术,将废弃矿山改造成为生态公园、农业园区或工业园区,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结论

在新发展阶段,鄂尔多斯市推进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紧迫性。通过重点关注资源合理利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与市场机制等问题,采取强化资源统筹规划、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协同融合与完善市场机制等行动,实施土地制度、投融资体制与生态补偿机制等改革举措,并沿着生态农牧业、生态能源、生态旅游与生态修复等产业发展路径稳步前行,鄂尔多斯市有望实现荒漠化治理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内蒙古“五大任务”的完成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展策略,持续推动荒漠化治理及生态建设产业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贾继平)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

关键词:

广东海洋大学全力“渔”赴突击队:海洋肝素赋能博铺街道罗非鱼产业新发展

2025-07-22 09:23:32广东海洋大学全力“渔”赴突击队:海洋肝素赋能博铺街道罗非鱼产业新发展

政策春风拂乡野:吉首大学“罗盛教”志愿服务队护航乡村学子逐梦路

2025-07-22 09:19:16政策春风拂乡野:吉首大学“罗盛教”志愿服务队护航乡村学子逐梦路

IEC国际环境建设与集美控股达成深度合作 共建国际供应链

2025-07-21 17:39:41IEC国际环境建设与集美控股达成深度合作 共建国际供应链

从尖端技术到无障碍关怀:vivo携多项创新成果亮相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2025-07-21 14:35:44从尖端技术到无障碍关怀:vivo携多项创新成果亮相联通合作伙伴大会

政策暖心·筑梦乡村: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暑期“资助下乡行”情暖矮寨

2025-07-20 14:06:58政策暖心·筑梦乡村: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暑期“资助下乡行”情暖矮寨

“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赛总决赛在京启幕全国顶尖战队竞逐AI巅峰

2025-07-17 14:37:54“天翼云息壤杯”高校AI大赛总决赛在京启幕全国顶尖战队竞逐AI巅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