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服务实践队走进井冈山拿山镇拿山村,联合当地村委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日常场景用语”专题手语教学活动。通过校园课堂与广场普及相结合的形式,该活动既结合学院徐凡老师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语翻译手套不仅传授了手语技能,更向社会传递了关爱残障群体的温暖理念。
当日上午,手语教学首站在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拉开帷幕。实践队员从“你”“我”“他”等基础词汇入手,带领孩子们开启手语学习之旅。为帮助孩子们精准掌握动作细节,队员们精心制作了手语教学卡片,清晰呈现每个手势的规范要领。课堂上,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模仿学习,眼神中洋溢着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
自主练习环节,孩子们热情高涨,主动结对互动。实践队员分组巡回指导,针对手势偏差逐一纠正,通过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个孩子扎实掌握所学内容。课程尾声,队员们结合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关爱残障人士”的意义,鼓励孩子们用手语传递善意。孩子们纷纷表示,不仅学会了实用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包容与尊重的内涵。
当晚,实践队还在市民广场开展手语普及摆点活动,创新采用趣味互动游戏、科技辅助演示等形式,向市民推广基础手语知识。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大批市民驻足参与,大家在轻松互动中感受手语的独特魅力。多位参与者表示,活动让他们直观了解了听障人士的沟通方式,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与尊重也随之加深。
此次活动中,实践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仅搭建了便捷的手语学习平台,更将平等尊重的理念播撒到群众心中。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为社会公益事业注入青春活力。据了解,实践队将持续投身社会实践,为更多群体送去关怀与支持。(王景 张梦圆 王文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