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发育行为科孟凡萍主任收到了一位家长的好消息,家长表示曾因为孩子诊断为孤独症时非常焦虑和忧愁,但看着孩子一点一点的变化,终于看到了希望,非常感谢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帮助孩子的医护人员和康复老师。
4岁孤独症男孩小安的180天:从“星星”到“地球”的降落之旅
第一次踏进西南儿童康复医院时,小安4岁2个月,像一颗远离地球的小行星:他不看人、不应名、不指物,手里永远攥着一辆红色小汽车,嘴里重复着“滴滴滴滴”。评估室里,他绕着墙角跑了整整17圈,对妈妈的呼唤毫无反应。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得分104,社交沟通评定(SCQ)22分,经发育行为科孟凡萍主任评估诊断为中重度谱系。
小安属于典型的孤独症孩子,在社交方面,他会回避眼神,不会分享兴趣,拒绝同龄孩子靠近;在语言方面,他仅能说5个单字,且多为仿说;需求以拉大人手或尖叫表达;在行为方面,他每天拍手、转圈各超200次,听到吹风机声立刻崩溃;在感知方面,特别是饮食,只吃白色糊状食物,拒绝任何新的食物。
针对小安的情况,孟凡萍主任联合多学科专家一起共同研讨了一套针对性的干预方案,为他定制“1+3+6”计划:1位主责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3类核心课+6个月密集周期。
首先,每周5天、每天3小时一对一,回合式教学结合关键反应训练,在自然游戏中植入眼神、指物、轮流等社交元素。其次,感觉统合加口肌训练,用滑板、大龙球降低防御,用海绵牙刷、振动棒扩展食物质地。然后,辅助沟通系统,先教“图片交换”,再过渡到口语。同时定期开30分钟“地板时光”,跟随孩子的兴趣展开互动,把红色小汽车变成社交桥梁。
就这样,在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医生、康复治疗师及家长的努力下,小安的改变越来越明显:
第1个月:小安能在桌面安坐3分钟,第一次用图片“要车”换取玩具,尖叫减少30%。
第2个月:眼神对视从0.2秒提升到1.5秒,主动拉老师手去开泡泡机。
第3个月:仿说2词句“我要车”“帮帮我”,开始接受香蕉泥。
第4个月:与同伴一起搭积木3分钟,听到吹风机声可戴降噪耳机坚持10秒。
第5个月:自发命名“红色车”“妈妈来”,能用3词组合“妈妈开车走”。
第6个月:他能够牵着妈妈的手,把红色小汽车送给新来的小朋友,说“一起玩”。
相较于之前,小安社交方面能够从“独自转圈”到“主动牵手”,能与同伴进行简单轮流游戏;语言方面词汇量从5个增至120个,句子最长5词,需求表达成功率90%;行为方面,刻板动作降至每日20次以内,可接受理发、吹风机等日常声音;生活方面,食物种类从1种扩展到20种,能独立用勺吃饭、穿脱简单衣物了。
小安妈妈看到孩子的变化,无数次欣喜落泪,面对着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帮助他们的专家团队和康复老师,她更是无比感谢:“以前我以为小安这辈子就完了,但因为有你们,他成为了现在令人期待的样子,现在他每天放学都会扑过来喊‘妈妈抱’,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原来,科学的干预真的能让奇迹发生。”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发育行为科孟凡萍主任提醒:2—6岁是孤独症黄金干预期。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才能让更多“小安”在地球安全着陆。若您的孩子出现不看、不应、不指、不语、不当行为,请立即带往专业医院,共同努力,一起把星星接回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