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讯(林美妊) 碧荷连天处,虾跃振兴时。荷风轻拂乔口镇,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名扬天‘虾’”社会实践服务队的青春身影,再度映亮千亩荷塘。今日,青年学子们深入盘龙岭土地专业合作社、博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为生态农业园,探秘“荷虾共作”产业链条,以脚步丈量田间智慧,更用求知之笔,饱蘸乡土智慧,书写青春助农的担当答卷。
政策链荷塘,叩开产业升级之门。清晨的盘龙岭村,荷风拂过千亩水塘。在盘龙岭土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实践队员展示政府扶持成果。合作社依托《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推广的“荷田托管”模式,整合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社会化服务补助等资金,实现“反季节养殖”标准化——冬季注温水延展生长期,夏季种水草降低塘温,做到“荷花虾”四季不断供。转至博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指着墙上的“虾稻轮作图”揭开生态循环密码——荷花净化水体,虾粪反哺稻田。该合作社通过县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改造生产设施,并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品牌溢价,亩均收益得以提升。
图1 学生在盘龙岭土地专业合作社调研
青春耕沃土,钓起乡土情怀之心。蝉鸣声中,博为生态农业园化身天然教室。几名小学生与大学生一排而立,手握竹竿、网兜、猪肝饵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钓虾实践课”。“线动了!它咬钩了!”九岁的小女孩屏息凝神,轻提竹竿。水面漾开涟漪,一只挥舞赤钳的小龙虾悬出荷塘,溅落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名扬天‘虾’”的队员迅速抄网接应:“慢提快兜,看准虾背再下手!”孩子们簇拥在泥土道上,桶里噼啪作响的虾群奏起丰收交响。村民笑叹:“这些娃娃钓的是乐趣,咱农户‘钓’的可是金饭碗!”此刻,荷花虾堆成的小山与荷田潋滟波光,构成产业活力的最美注脚。
图2 学生与博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合影
归途满载,青春如荷。归程中,学子们的行囊里不仅有沾泥的调研笔记,更装着沉甸甸的乡土答案。当政策之光照进传统农事,当青春身影跃动振兴一线,“荷为虾撑起生态屏障,虾为荷注入经济价值”的共生哲学,正通过青年之手写入广袤田野。在这里,每一根钓竿都丈量着心与乡野的渐进距离,每一只龙虾都跃动着中国农业的澎湃未来。
图3 虾农收虾场景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