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于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消化疾病诊疗前沿议题,为守护百姓消化健康汇聚智慧力量。
多学科全链条管理:织密健康防护网
消化道早癌多学科全链条管理,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关键策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强调,这一管理模式如同一张严密的防护网,从多个维度保障百姓健康。在规范诊疗流程上,它让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和治疗不再混乱无序,通过明确各环节标准,提高早诊率与治愈率;在全程管理方面,覆盖从疾病预防、早期发现、精准治疗到后期康复随访的全流程,提升防治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
对于医院而言,多学科全链条管理是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的“利器”,能优化资源配置,让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对患者来说,更是实实在在的福音,不仅能实现获益最大化,还能改善就医体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张澍田以北京友谊医院的实践为例,分享落实该理念九个环节缺一不可。
为了帮助医生强化消化道早癌多学科全链条管理技能,会议中举办了“第一届消化道早癌多学科全链条大赛-全国总决赛”。张澍田院长表示,此次大赛不仅是多学科全链条理念的生动实践,更展示了我国消化道早癌诊疗的高水平。大赛希望能引起基层医院的重视,让多学科全链条管理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惠及更多百姓。
技术创新:点亮生命希望之光
谈及我国消化道肿瘤领域诊疗新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鹏表示,近年来该领域在理念革新、技术突破和多学科协作等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早癌筛查和内镜治疗技术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鹏
在早癌筛查方面,消化内镜的广泛应用和规范使用是一大亮点。
过去,消化道造影是主要筛查手段,但如今,消化内镜凭借更高的清晰度和精准度,成为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和下消化道(早期结肠癌)肿瘤筛查的“主力军”。同时,电子染色、化学染色等诊断手法的应用,能更精准地判断早癌性质、边界侵犯和分化深度,大大提高了早癌诊断率。
内镜治疗技术的进步同样令人瞩目。随着内镜设备的升级,医生操作更加顺畅,早期癌切除变得高效、安全。光谱改变技术可精准判断出血点,实现冲洗与止血同步;内镜器械的改进,助力医生快速、精准切除病灶。这些技术的进步,切实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患者点亮了生命希望之光。
企业担当:注入百姓健康守护新动力
作为内窥镜技术与消化疾病诊疗领域的领先企业,奥林巴斯始终以“实现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心和幸福生活”为使命,积极响应国家癌症防治战略。在推动中国消化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方面,奥林巴斯中国区医疗事业统括总裁王晓勇详细阐述了公司的核心举措。
奥林巴斯中国区医疗事业统括总裁王晓勇
多年来,奥林巴斯携手行业学会、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搭建学术平台,助力医师培养,推动中国消化道早癌诊疗规范发展。在本届大会上,奥林巴斯不仅大力支持大会和消化道早癌多学科全链条大赛,还精心策划了消化道早癌多学科全链条管理学习中心,围绕全链条管理理念,整合内镜、病理、护理等多学科资源,为与会人员提供学习与实践平台。
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是一场智慧与责任的汇聚。多学科全链条管理模式的推广、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企业的积极助力,共同为我国消化疾病诊疗水平提升注入强大动力。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进步,更是百姓消化健康福祉的坚实保障,让更多人能够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转载自:新华网客户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