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种地是老把式的活儿!” 宁波北仑柴桥街道芦源社区 “新农人” 郑吉笑言,“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温控大棚,这里处处都是技术流,就缺会玩转它们的年轻人!” 这场 00 后宁职大学子与 “新农人” 的对话,不仅揭开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打破了人们对大学生农民的固有偏见,也为宁波职业技术大学 “职研拓路,质就职途”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调研拉开了序幕 —— 他们正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就业及创业意愿,希望能打通乡村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通道,破解二者间认知与现实的 “温差”。
作为乡村振兴浪潮中的实践者,芦源社区的 “新农人” 郑吉是十年前从工厂转身的大学生,他用一把剪刀、一捧沃土,在乡间种出 “甜蜜经济”。如今,他培育的精品水果、蔬菜成为市场上的 “香饽饽”,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这生动的案例正是乡村对人才渴求的缩影,也让实践团成员们对乡村的发展潜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中,这种人才需求的信号愈发清晰。柴桥街道正科级发展服务专员邱男热情地向实践团的学生们介绍:“咱们农村真是片大有可为的地方。特色民宿需要懂设计的能手,农产品直播带货缺有想法的行家,数字农业发展盼着技术过硬的人才,我们乡村项目库里的那些机会,都是等着人来挖掘的‘宝藏’!” 芦源社区书记王慧也分享了社区的规划:“我们要想要推动农文旅综合发展,就等大学生来添彩描绘!”
实践团成员们深切体会到,像郑吉这样在乡村实现价值的案例并非偶然,而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对各类人才迫切需求的体现,也与他们此次调研旨在连接人才与机会的目标不谋而合。“这些乡村岗位需求太有价值了,我们回去后一定好好梳理整理,详细列出每个岗位的要求和发展空间,让更多大学生能清晰了解到农村的就业、创业机会。” 实践团成员李濛濛激动地说。
“职研拓路,质就职途”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指导老师朱燕表示:“这恰恰回应了农村不再是文化休闲设施匮乏的‘单调村落’,而是急需创意与活力的‘创业沃土’。民宿改造计划、电商直播间搭建、文旅融合项目,既是乡村发展的机遇,也是年轻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职业机会。” 这番话点明了实践团调研的深层意义 ——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让大学生看到农村发展的可能,推动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实现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通讯员:陈芳铭 朱燕)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