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诊室的落地窗,在检查仪器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白艳主任轻轻调整着裂隙灯的高度,俯身为面前的小朋友检查眼睛。作为天津华厦眼科医院视光、斜视与小儿眼科副主任,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上演。但在每个家长和孩子心中,这短短十几分钟的诊疗,却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
今年春天,张女士带着8岁的儿子航航(化名)匆匆来到白主任的诊室。原来学校体检发现航航视力低下,眼镜店建议直接配镜。"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戴眼镜吗?"张女士忧心忡忡地问道。
白主任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温柔地招呼航航坐下,用视力表为他检查。随后,她又为航航安排了一系列检查:电脑验光显示轻度近视,但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都在正常范围内。"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假性近视。"白主任指着检查报告解释道,“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其成像的清晰度依赖于精准的对焦功能。当睫状肌调节能力暂时性失调时,就会产生类似"镜头失焦"的假性近视现象。”
听到这个诊断,张女士疑惑道:"那还需要配眼镜吗?"白主任微笑着摇摇头:"在此阶段,我建议适当延缓配镜时间,通过科学用眼和视觉训练来恢复眼部调节功能,让孩子的眼睛保持灵敏的"自动对焦"能力,避免过早形成对眼镜的依赖。"
白主任为航航设计了为期一个月的视觉训练方案:每周三次到医院进行调节灵敏度训练、融像功能训练,配合家庭使用的反转拍训练。训练室里,航航戴着特殊的训练眼镜,专注地追踪着屏幕上移动的视标。"好玩!像打游戏一样。"孩子兴奋地说。
经过8次训练后复查,航航的双眼视力都恢复到了1.0。"幸亏遇到了白主任,让孩子没有早早地戴上眼镜,还把视力调整回来了"张女士激动地说。航航现在还成了班里的"护眼小老师",经常提醒同学们注意用眼卫生。
"假性近视就像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及时发现、科学干预,完全可以逆转。"白主任在总结这个案例时说。她特别强调,儿童视力问题不能简单化处理,必须经过专业检查才能确诊。
在天津华厦眼科医院,像航航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白艳主任用她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爱心,守护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明亮世界。正如她常对团队说的:"我们不仅要治好孩子的眼睛,更要教会他们珍惜光明。"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