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三下乡”政策号召下,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钢轨拾光”铁路调研团的九名青年学子,奔赴武汉铁路物流中心双河货运营业室。他们以脚步丈量行业一线,通过沉浸式实训、深度岗位调研与跨时代对话,解码铁路货运安全发展的“硬核密码”,用实践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筑牢安全防线:从规章学习到责任践行
踏入营业室,安全培训成为学子们的“必修课”。团队系统研习《武汉铁路物流中心防止从业人员伤亡事故控制措施》、《铁路货物装卸安全技术规则》,内容覆盖岗前准备、现场操作、危险品运输管理、集装箱作业标准等全流程安全规范。在严格的理论与实操双重考核中,全员顺利通过。一位资深安全员在考核后严肃强调:“每一条安全规章背后都是沉痛教训,安全帽、反光背心看似普通,却关乎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必须时刻牢记于心。”
直击货运现场:传统与数字的深度碰撞
内勤数字化革新
在货运办公室,成员们见证了铁路货运的数字化转型。内勤岗依托中国铁路95306系统实现运费智能核收,结算效率提升超40%;监控岗通过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鹰眼”巡查,隐患发现速度提高近3倍;借助“中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平台”、“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货运制票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完成计划受理、运输组织等工作,高效快捷,精准度大幅提升。“货运数字化系统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铁路货运服务理念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标志。”带班值班员王师傅感慨道,“新时代铁路人既要精通技术,更要坚守服务初心。”
外勤标准化作业
货场一线,标准化作业流程令学子们印象深刻。在化肥装车现场,工作人员全方位检查棚车,确保无破损、车况良好;作业全程录像存档3个月,保障操作可追溯;装载时严格执行按方案装车规定,并预留10公分车门间隙,防止运输过程中货物倾覆挤压车门导致安全事故。“每个细节都关乎运输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外勤货运员杨师傅边演示边强调。
行业对话启迪职业方向
团队在双河营业室组织的行业交流会上,铁路老职工与优秀毕业生围绕面试考核、校企知识衔接、岗位实践要求展开深度对话。老职工结合集装箱FTR锁装卸悬停、防脱阀检测等实际案例,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优秀毕业生则分享求职经验,指出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趋势。成员小张表示:“前辈们的经验让我明确了努力方向,未来必须持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实操能力。”
对话铁路前辈:穿越岁月的精神传承
调研团专访四位退休铁路职工,聆听跨越时代的奋斗故事。曾在蒸汽机车上担任司炉工的赵师傅回忆:“那时烧煤全靠人力,一趟车下来满脸煤灰,车厢冬冷夏热,工作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亲历90年代春运的刘师傅感慨:“绿皮车严重超载时,乘务员要帮忙推乘客上车;大雪封道时,徒手用铁锹、开水融化道岔积雪,即便双手冻裂,也要保障列车准点运行。如今高铁网络发达,春运压力大大缓解,但老一辈的坚守精神永远值得传承。”
青春力量:以实践赋能铁路未来
此次“三下乡”实践,既是知识积累之旅,更是精神传承之行。从安全规章的严谨性,到数字化转型的高效性,再到老一辈铁路人的奉献精神,学子们深刻认识到:在科技与传统交织的铁路货运领域,唯有以安全为底线、以创新为驱动、以责任为担当,方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作为新时代青年,武铁职院学子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中的铁路货运发展贡献青春力量。“钢轨拾光”调研团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精进专业技能、锤炼职业素养,努力成长为懂技术、精业务、敢担当的新时代铁路人才,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责任编辑:k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