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21岁的小周。他因“双眼视力持续下降7年”辗转求医,最终被确诊为“双眼圆锥角膜”。经医院角膜病专科黄海主任团队实施交联胶原手术后,小周视力得到有效控制。专家提醒,青少年若出现视力短期内急剧下降、散光快速增加且框架眼镜无法矫正的情况,需警惕这一隐匿的“视力杀手”,尽早就医排查。
7年前,刚上初中的小周发现右眼视力逐渐模糊,在眼镜店验光后被告知近视度数高达800度。然而,佩戴框架眼镜后,他的矫正视力始终无法提升,且每年复查显示度数持续增长。今年5月,他在当地医院检查时,被初步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医生建议其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为寻求明确诊断,小周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黄海主任接诊后,通过角膜地形图、生物力学分析等专项检查,发现小周双眼角膜中央明显前凸、变薄,确诊为“双眼圆锥角膜(进展期)”。“这是一种以角膜扩张变薄、呈圆锥形突起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多发于青少年,早期易被误诊为高度近视或散光。”黄海主任解释,若不及时干预,患者可能因角膜穿孔而失明,最终只能通过角膜移植挽救视力。
考虑到小周病情已进入快速进展期,黄海主任团队次日便为其制定了“交联胶原手术”方案。该手术通过紫外线激活核黄素,增强角膜胶原纤维的联结,从而阻止角膜进一步变薄变形。术后复查显示,小周角膜形态恢复稳定,视力恶化趋势被成功遏制。
值得关注的是,手术当天还有三名青少年患者与小周一同接受了治疗。他们与小周有着相似经历:青春期开始出现视力骤降、散光飙升,但长期被当作普通近视处理,直至矫正视力几近丧失才确诊圆锥角膜。“这并非个例。”黄海主任表示,圆锥角膜患者多在10-25岁发病,门诊接诊中不乏中晚期的患者。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近视度数‘疯涨’,往往只想到频繁换眼镜,却忽视了潜在病变。”黄海主任强调,圆锥角膜早期可通过角膜地形图筛查发现,若在疾病进展期及时行交联手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避免角膜移植。他特别提醒青少年及家长关注以下信号:近视或散光在半年内增长超100度;框架眼镜矫正后视力仍低于0.8;出现重影、光晕等视觉异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