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运营单位北京住总集团城市更新事业部与对对书场联合举办的系列文博评书《镇馆之宝》首场演出圆满成功。
上午十点演出正式开始,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史家胡同博物馆打造的“听见·胡同”主题活动,以及推出《镇馆之宝》文博评书首秀进行了介绍。此次“文物讲故事,评书话千年”的创新文化盛宴,通过将文物知识与评书艺术紧密融合,打破了传统展陈的静态局限,以动态叙事的方式让文物故事“活”起来,为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注入了全新活力。同时史家胡同博物馆与声音艺术博物馆,围绕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展开深度联动,通过资源整合、科技赋能与社区共建,将“老北京声活”项目引入史家胡同博物馆内,运用数字化技术升级重构城市声音记忆,将百余种老北京生活场景转化为可触摸的声景体验,为博物馆“胡同声音”展厅内容实现新升级。随后,对对书场主理人杜对对分享了创作初衷,作为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硕士毕业的袁派评书传人,他始终坚信,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物,更在于其承载的故事。《镇馆之宝》系列正是要用评书的“烟火气”,点燃文物的“文化魂”。杜对对与大家一同见证了“文博评书传承展演基地”正式成立的揭牌仪式。
此次首演,对对书场推出的《镇馆之宝》是以故宫为主题,以“一书一场一文物”的形式,吸引了很多文博爱好者与曲艺观众慕名而来。演出现场,杜对对以精湛的技艺带来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以及九龙壁中的奥秘,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表示,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潮”,文物故事可以这么“燃”。
据悉,此次首演仅是系列活动的开端。近几年来,杜对对带领文博专业成员将文博知识与传统评书曲艺相结合,已创作数百段文博评书作品,开创了博物馆社教的新形式。未来,史家胡同博物馆与对对书场将继续围绕“中国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一核心主题,推出系列原创评书演出,并定期呈现不同文博主题的专场活动。从青铜器到陶瓷器,从书画典籍到建筑构件,每一场演出都将成为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杜对对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创新形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爱上中国传统文化。对对书场将继续发挥“曲艺+文博”的跨界优势,探索更多的多元模式,为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开辟更多可能。
随着时代发展,观众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多元。史家胡同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推出原创文博评书,正是博物馆主动拥抱创新的大胆尝试,也是博物馆运营方式的新变革,走在了全国博物馆发展的前列。众所周知,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评书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传统曲艺形式,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与传播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展陈的边界,让文物不再 “沉默”,而是通过说书人的演绎,将文物的故事、文化的内涵以更生动、更鲜活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随着说书人的醒木拍案,文物背后的故事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让观众在沉浸式的视听盛宴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魅力。
这场始于国际博物馆日的文化体验,正在书写着属于传统与创新的新篇章,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与文物的“对话”。 (金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