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按医嘱吃药了,炎症却总是反复发作;痛经时止痛药越吃越多,但下一次依旧难熬;体检报告显示“问题不大”,可身体就是不舒服。为什么妇科问题这么难缠?
在传统中医看来,妇科问题反复发作,往往是因为治疗只关注了“症状”,而忽略了背后的“体质”。比如,同样是阴道炎,有人是湿热下注,有人是脾虚湿盛,若一概用清热药,短期可能有效,长期反而伤脾胃,导致病情反复。
妇科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病”本身
青主女科传承自明末清初妇科大家傅青主,其医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三脏立论”——肝、脾、肾三脏的平衡,直接影响女性健康。
肝主疏泄:情绪压力大、长期熬夜的女性,容易肝气郁结,表现为月经不调、乳腺增生。
脾主运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的女性,往往脾虚湿盛,容易出现带下病、浮肿、经期腹泻。
肾主生殖:先天不足或劳累过度的女性,肾气亏虚,可能导致不孕、早衰、更年期症状加重。
如果只是消炎、止痛、手术切除,而不调理肝脾肾的失衡,疾病就容易“春风吹又生”。
调理体质,才能减少复发
有位30多岁的患者,盆腔炎反复发作三年,抗生素用了不少,但每次月经后还是会隐隐作痛。在青主女科,医师发现她不仅下焦湿热,还有明显的肝郁脾虚——长期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舌苔厚腻。
治疗时,除了清热化湿,还用了疏肝健脾的方子。三个月后,她的腹痛消失,复查显示炎症消退。更重要的是,体质改善了,之后一年多都没再复发。
这种“既治病,又调体质”的思路,正是傅青主医学的精华。他的《傅青主女科》中记载了161剂针对女性体质的方剂,精确针对每一个“根源”。
许多女性求医时,只问“我这个病吃什么药好”,却很少思考“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其实,身体的问题往往是生活习惯、情绪压力的缩影。
比如,长期熬夜伤肝血,可能引发早衰;贪凉饮冷伤脾胃,容易积累湿气;过度焦虑会加重肝郁,导致乳腺结节。如果只治病不调整这些因素,就很难真正康复。
中医常说“上工治未病”,好的治疗不仅是消除症状,更要帮身体回到“少生病”的状态。这需要医者有整体观,也需要患者配合调整生活方式。
妇科问题反复发作,或许不是“没治好”,而是“没治对”。找到体质失衡的根源,才能打破反复治疗的怪圈。傅青主四百年前留下的医学智慧,至今仍在提醒我们:健康的关键,从来都不只在“病”本身。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