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净壤复绿”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湖北省宜昌市,针对农田、河道及工业遗留区域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问题展开科学调研。团队通过实地采样、实验室检测与村民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与技术方案。
科学采样:精准定位污染热点
在宜昌市,团队成员依据网格化布点原则,采集了农田表层土壤、灌溉水及周边河道沉积物样本共计50余份。借助便携式检测仪对PAHs进行初步筛查,并结合实验室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精准分析16种优先控制PAHs的浓度水平。团队成员郭博表示:“此次检测重点关注苯芘等强致癌物,后续将结合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划定污染等级。”
民情走访:倾听污染背后的民生之痛
调研期间,团队走访了30余户村民,记录PAHs污染对生产生活的实际影响。村民反映:“自家住房靠近旧砖厂,空气总带异味,近几年产量也逐年下降。”团队成员结合检测数据向村民科普PAHs的迁移规律与健康风险,并建议暂停污染区作物种植,避免污染物经食物链富集。
科技助力:从诊断到治理的闭环行动
据悉,“净壤复绿”项目依托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前期已筛选出多株高效降解PAHs的菌株并初步研发复合型环境修复菌剂——绿净。此次调研后,团队计划为污染区域定制微生物深度方案,通过菌剂喷洒降低土壤毒性。项目负责人高文博表示:“乡村生态治理需‘一域一策’,我们将联合地方政府推动修复技术落地,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目前,团队正加紧分析检测数据并撰写调研报告,为区域污染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未来,这支青年科研队伍还将奔赴更多乡村,以科技之笔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