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老年人在使用数字化技术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从思政教育角度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生活,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破数字壁垒,助老精神丰裕”调研团,于2024年7月4日至5日分别前往常州市金坛区涑渎村和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社区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01
2024年7月4日上午,调研团的六名成员准时抵达金坛区涑渎村活动室,开展针对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的采访和问卷调查。
团队成员在涑渎村合影
在调查的过程中,老人们的总体配合度偏高。调研团的成员们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耐心地为老人们解释每一个问卷中的问题,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经过上午调查,调研团共收集到了二十余份有效问卷,为后续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团队成员在涑渎村采访当地居民
02
2024年7月5日下午,调研团六位成员来到北京西路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该社区是南京市多所高校的实践基地,工作人员经验丰富,且社区内老年人文化层次普遍较高,为调研提供了便利。
首先,调研团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大致了解社区老年人情况,明晰本次采访调查的重点和难点,制定了可行的采访计划。随后,同社区协商下,调研团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电话访谈和实地访谈,以此解决本次采访中存在的“高温下老人出行不便”,“随机采访成功率过低”,“目标老人居住分散”等问题。
电话访谈组由曹起和李凯欣组成,他们面向社区内对短视频有使用和创作兴趣的老年人进行电话访谈。剩余的四位成员则组成实地访谈组,前往省化工小区的棋牌活动室进行实地访谈。
在团队全体成员与北京西路社区工作人员的通力协作下,团队深入剖析了该社区老年群体对于短视频应用的独特使用模式,为后续的城乡对比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团队成员在北京西路社区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团深入南京都市圈周边乡村与城市中心社区,系统考察了老年群体短视频使用情况,揭示了短视频在老年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晰了城乡老年用户间的差异、挑战与益处。同时,团队也在实地调研中反思不足,汲取宝贵经验,并通过数据分析与文稿整理,提出了促进老年人精神生活丰富的实用建议。
供图:陈祎婷
供稿:周宇、郭昱辰
责任编辑:kj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