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阳爱尔眼科医院的眼底病专科,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听说要往眼睛里打针,真的吗?这得多疼啊!”这样的反应并不少见,许多人一听到“往眼睛里打针”的说法,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和抗拒。然而,今天我们要为大家科普的“玻璃体腔注药术”,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可怕,它甚至还是许多致盲性眼底病的“有力克星”。
那么,什么是眼内注药呢?简单来说,眼内注药就是“玻璃体腔注药”,这是一种通过专用的极细针头,向眼睛的玻璃体腔内注入少量药物的治疗方式。很多人可能会担心这个过程会很疼,但实际上,在注射前,医生会为患者滴入类似眼药水的麻醉药,以减轻不适感。整个注射过程十分迅速,大多数患者都表示基本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
眼内注药如今已经成为治疗多种致盲性眼底病的关键手段,比如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岳阳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刘祥明表示,眼内注药前,患者通常只需要点一些表面麻醉眼药水,由于注射针头极细,注药量也很小,且真正的注药时间很短,所以一般情况下,患者都不会感觉到疼痛。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眼内注药呢?在眼底病中,黄斑变性是一种较为高发的疾病。患者的视力下降,往往是因为新生血管的生成。而眼内注药这种治疗方式,正是针对此类眼底病患者。在血管内,有一种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物质,它是促使新生血管产生的关键因素。而眼内注药所使用的药物,属于抗VEGF药物,它们就像“灭活剂”一样,能够降低VEGF的活性,从而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将抗VEGF药物直接注射到眼底,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吸收率,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眼内注药适用于哪些病症呢?目前,在眼底病治疗领域广泛应用的眼内注药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抗新生血管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视网膜、脉络膜血管性疾病;二是激素类药物,主要针对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等相关疾病;三是抗感染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真菌或病毒引发的炎症;四是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眼内肿瘤性疾病。
刘祥明主任特别强调:“眼底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虽然玻璃体腔注药术并不能根治所有眼底病,但它可以有效延缓病程,为患者争取宝贵的视觉保留时间。”他指出,很多眼底病在早期可能症状并不明显,或者症状比较隐匿,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等到视力明显下降、出现视物变形等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视力恢复的效果也会明显变差。
因此,刘祥明主任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高度近视患者以及有眼底病家族史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尽早发现潜在的病变。通过定期检查,医生能够及时发现眼底病变的细微变化,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保护患者的视力健康。
总的来说,玻璃体腔注药术并不是一项可怕的治疗方式,它已经成为许多致盲性眼底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只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并在发现病变后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就有很大机会保留住宝贵的视力。让我们一起关注眼底健康,珍惜每一次看清世界的机会。(冯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